首先我想废话两句:其实我本来是不打算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命题太大。要么说得太空泛大家觉得我在装逼,要么说得太肤浅,大家觉得我在装神。

但这几天不断有人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我还是决定厚着脸皮来试试,不过各位完全可以把这个回答当成没什么逻辑的网络闲文来看看。

特别提醒:如果您不是对这个行业真正感兴趣,如果您只是一个围观看热闹的愤青,那么下面的洋洋洒洒xxxx字还是不用看了,看也是耽误时间:这个回答会比较长,您也不会懂。

特别提醒2:本文允许转载,但严禁对下面文字做任何增删改,并且在转载之前请先与我取得联系和认可。我不希望我的文章成为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公众号的营销工具。

1. 谁盈利了?

把眼光放长远点看全世界范围的网络视频服务商,真正实现盈利的其实不外乎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几家:Youtube、Netflix、Hulu等等。而盈利模式相对于国内环境来说,也是异常简单:广告、内容、个性化服务等增值业务。

为什么Youtube能依靠广告作为主要盈利手段?因为他后爹是Google。Google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流量以及AdSense等方式向Youtube提供大量流量,从而使得这样的盈利模式在Youtube上是行得通的。

那么Youtube等网站是不是仅仅依靠类似Google引导流量的手段就赚到大笔广告费了?别忘了,Youtube是全球最大的UGC内容提供商。2013年5月,用户平均每分钟会将超过100小时的视频内容上传到Youtube。换句话说,Google的搜索引擎只起到了帮助外围用户挖掘内容的作用,真正吸引用户访问Youtube,最终能将用户流量转化为广告收益的还是内容本身。

Netflix和Hulu等盈利模式类似而与Youtube不同。它们都是围绕内容服务本身来做的,也就是付费内容收看,只是在具体的服务上有些差异化而已。

因此可以基本总结出,网络视频服务提供商的盈利模式,基本上都是基于互联网流量到广告变现,以及提供稀缺内容资源这两种。

2. 国内是什么情况。

优土盈利了,可喜可贺。但优土是否能持续盈利,以及是否能保持持续平稳增长?有待观察。况且国内大大小小这么多视频网站、网络视频服务商,又有几家能变成优土?

百度视频似乎可以复制Youtube的模式,但众多UGC用户中,有多少人在上传视频时会首先想到百度视频?有多少UGC内容生产者从百度视频这个平台得到了分成?

迅雷和搜狐应该是国内最先尝试付费内容观看的企业。迅雷其实一直保持了盈利,但它的盈利模式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内容增值业务”,实际上则是将迅雷看看会员和迅雷下载特权会员两种服务绑定到了一起。近期迅雷清除盗版行动造成的会员流失、付费率大幅降低就是最好的例子。

搜狐提供了不少正版美剧等稀缺内容资源,前期也确实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但遇到的问题跟迅雷在实质上是类似的。

付费观看模式在国内到底有什么问题?首先是用户习惯。国内用户一直以来都几乎没有为内容付费的习惯。无论是软件、视频、音乐还是出版物,由于国内用户的版权意识薄弱等原因,而导致盗版现象伤害到了整个文化产业。这样的现状,期望依靠几家互联网企业在十来年的时间里面打个翻身仗,重新培养用户习惯和消费理念,是非常不现实的。无论怎么烧钱,这条路必须坚持走下去。但这是一场持久战,越早坚持不下去的企业,也就会被越早淘汰。

那么目前眼下能看到的靠谱的盈利模式,就只剩广告了。优土为什么能盈利?一方面是UGC+原创内容+稀缺视频内容为它带来了足够的互联网流量,以至于其有机会将流量通过广告变现。另一方面,优酷上现在最长的片头广告是多少秒来着?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又重新回顾了一下去年参会的录音,当时古永锵就表示优土发展战略的大方向其实就是多屏化+差异化+规范化;而在他之前发言的张朝阳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其中规范化就是指网络视频行业乃至整个互联网环境中,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正规化,是一个长期培养用户习惯和观念的过程。而差异化,主要就是指依靠UGC、正版影视作品等方面实现细分市场用户的聚集,最终实现广告收益以及结合第一点实现付费内容观看的远期目标。

从上面的分析看,目前优土基本上是按规划在走,也从中尝到了一些甜头。但这样还远远不够,如果要盈利保持增长,则必须要抓住新的增长点,否则在互联网环境的高速发展下只有等死。

3. 移动端网络视频,新的增长点。

2013年,美国的移动端广告市场大约是160亿美元,其中必定有移动视频行业一杯羹。

对于国外而言,3G网络、智能终端、用户使用习惯等方面的发展要远远早于国内,因此对于国内市场而言,这块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也就成为了各家当前争夺最激烈的地方之一。

对于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来说,最大的瓶颈在于移动网络建设在2003~2010年左右时期的缓慢发展。当西方发达国家在2003~2004年大规模建设3G网络的时候,天朝居然才逐渐时兴手机上网,并且高昂的数据通讯费让这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也只能平日看看wap网站新闻或者收收邮件什么的。2005年左右,国内用户,并且主要是年轻用户才逐渐有了使用手机上网的习惯,而这部分用户用手机上网,主要是下载些Java游戏、看看小说之类的,而此时国外已经逐渐开始流行移动互联网视频了。(废话两句:作为国内最早接触智能手机的用户之一,我非常清楚记得在学生时代,使用Symbian系统,凭借10元包月的移动EDGE流量套餐,依靠腾讯的某款视频软件,在缓冲几乎一上午之后,能在午休+下午第一节课的时间内看一部电影)。

别的不多说,看看到现在为止,多少人的iPhone左上角还一直挂着个字母E?

又有多少网站或App,在Youtube已经实现4K流媒体的时候,还把720P 1.5Mbps叫做“超清”?还搞出来个1080P ~2Mbps的“原画”概念?

经过3G网络在国内的慢热阶段之后,加上中移动在3G时代憋屈了太多怨气,最近一两年突然火爆起来的4G网络成为了引发移动端网络视频、移动端广告的导火索。

如果把国内的移动网络资费跟国外接轨比较,依然坑爹。但相较于几年前而言,原本每月只有1GB流量的3G套餐,在近期可以以同样价格获得5GB左右的流量,对于移动端用户习惯培养而言还是有非常大的正面作用的,至少我不再会因为每天看几段几分钟的视频而担心月底只能换号跑路了。

当然,移动端网络视频的市场虽然很明显就摆在那儿,但也不是胡乱切一刀就能有肉吃。爱奇艺在移动端网络视频方面做得还行,搜狐什么的也不差,终归也是依靠内容为吸引力的。

之前知乎上有人提问说豌豆荚也想来凑一嘴,做什么移动端视频搜索,被我当场判了死刑。当时也有人为豌豆荚的市场行为解释,说什么只要把控住用户入口就行了,结果现在果然也看不到豌豆荚在移动端网络视频这个细分市场上有多大作为,这就叫虚假需求,不外乎也就是演给投资人看的。

所以,这块新兴市场,如果没有一匹黑马用让人眼前一亮的业务模式来搅局,基本上能断定最终市场依然会被大家熟知的这几家行业老大瓜分。

4. 成也乐视,败也乐视。

我可以很坦然的承认,我确实很不喜欢乐视这家公司,然后是小米(虽然目前暂时没小米什么事)。

如果乐视从一开始就坚定不移走版权、内容、原创路线,那么我现在一定会很佩服它。可惜,这些字眼更多是沦为其在资本市场的道具,而不是成为它的主营业务。

其实乐视当初是有机会破局的。这个局就是指国内用户观看电视电影的付费习惯。通过将收视费与终端绑定,而这个终端又并不是快消品(电视、盒子),因此有很大一部分用户可能会选择在2年之后继续续费。

但从目前看来,乐视很可能不会坚持走这条路,至少走得不那么坚决:既然忽悠就能赚钱,为什么要选择更累的路?这样的想法阻止了乐视成为一家能颠覆行业的、让人敬佩的行业领军企业。作为对比,看看搜狐在网络视频用户中的口碑便可知一二。

当然,这些企业无法坚持走这条路,有很大一部分责任是要归咎到广电总局身上的(它上面是谁我就不多说了,其实它也是身不由己)。如果广电局将电视屏幕这个入口放开,让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可能各家的盈利状况、市场环境、用户习惯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在近期只是奢望,国内xx大环境就不允许这样的政策出现。作为曾经的圈内人,加上近一两年在知乎看到的种种现象和情况,我表示充分理解和支持国家政策(这不是什么假爱国,也不是什么个人利益,事实如此,只不过大多数人根本没站在另一层看过这类问题)。

即便有上面这段文字,我依然认为广电总局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在国家利益和市场利益之间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点(电信、移动、联通三家公司开展IPTV业务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我的观点了,只不过它们都是国有企业而已)。

如果有那么一天,国内出现一家或者几家公司,能完全做到乐视对外宣传的路线,也就是坚持内容服务、增值业务服务、个性化服务等盈利模式,如果乐视影业能出些真正的好片子,如果xxxxxxxx………..目前来看,优土有这个潜力,爱奇艺有这个潜力,搜狐自然不必说,甚至迅雷如果能坚持下来,也会有所斩获。

5. 另一群主力队员。

国内各大广播电视机构、电影制作发行机构以及三大运营商。

上面已经说过,要不是广电总局和工信部之间掐架,运营商与电影电视机构联手的实力是异常强大的。

无论用户如何不愿意接受,或者如何选择性无视,当今国内最优秀的视频内容,几乎全部出自传统电视电影机构,也就是大家都不待见的电视台和电影制片公司。他们手段够专业,理论上讲对文化和艺术的把握度更高,目前来看也足够有钱,政策上也有非常利好的扶持;作为内容原创而言,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环境。

回想很多年前,我家人中有不少在“xx省电影公司”这样的单位工作,而当时电影市场萎靡,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办理内部退休或者在外面找点其他业务谋生。而现在,电影的审核、发行不再由所谓的电影公司把持,国家将更多权利下放给各院线和发行机构。当这部分以市场为驱动的公司/机构把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行为被重新打造成一种高端娱乐消费,并逐渐被绝大部分人接受后,市场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善。

类似情况还出现在数字音乐市场。百度的盗版音乐策略确实让它赢得了用户,但真正赚钱的却是移动的音乐基地,业务嘛不外乎也就是彩铃。

因此我有非常充足的理由预测,如果将这种类似的模式复制到网络视频行业,一个健康的、皆大欢喜的市场氛围的出现就绝对不是意外了。但这种情况在国内依旧有一个比较要命的前提条件:要么将制播分离的改革执行得更加彻底,进一步将内容制作方的广电基因弱化;要么是有一群有志之士别奔着国企之类的铁饭碗去,三两成群脱离体制,自己创建有能力生产优质原创内容的独立内容制作公司。

剩下的事,就是与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将优质、差异化和稀缺内容真正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如果这样的模式都还看不见开花,我自己都会找一堵墙撞死。

而现阶段嘛,大家稍微打打政策的擦边球不是绝对不可以,别像乐视这么傻非要螳臂当车就行了。

6. 还有技术服务。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平时偶尔能记起豪杰超级解霸?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平时播放视频是使用的暴风影音?

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技术提供商的角色虽然在幕后,但一定不可缺失。

做网络视频,不一定非要充当那个门面。国外Netflix已经实现H.265编码4K视频的流媒体播放了,国内的相关技术在今年初才有了可以商用的曙光(并且还不是互联网公司搞出来的,而是传统广播电视系统集成商和设备商)。

依旧是去年,在听完各位大佬的大道理之后,我选择了“移动产业论坛”话题小组的分组讨论(因为大概已经知道传统互联网公司的战略,所以想听一下传统技术提供商有什么规划)。参与者包括暴风影音CEO冯鑫、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还有个PPS(现在属于爱奇艺了)的什么高管(忘了名字了)。

这部分公司的战略基本上就是充当技术提供商的角色,毕竟在市场的推动下,实现更节约网络带宽及流量,更高清晰度的技术需求是源源不断的。而暴风、PPS在视频编解码及P2P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及TDD(虽然事实上它依旧不如FDD)在移动网络方面的技术优势都能为前线的,技术背景并不深的内容服务提供商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竞争力和利益。

7. 总结

你看,其实这个市场要实现良好的盈利环境,突破口确实是不少的。但这个市场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某一方或者两方,而是所有环节共同努力的结果。

市场氛围+用户习惯+技术支撑+差异化内容+个性化服务+增值业务,这是一条产业链。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或单位有能力通吃产业链上下游,因此只要找准自身定位,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配合,国内网络视频行业要实现整体盈利并不是一件堪比登天的难事。

又要回到老话题了:大家可以尽情批判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也可以唾骂优土腾讯等公司无处不在投放烦人的小广告和弹窗,但请在发飙之前先想一下,自己在用各种x播、xx影音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自己这样的用户群对整个行业产生了什么悲剧影响?

最后,欢迎理智友好评论,各路无脑黑,泛酸水的,一律正面还击+拉黑,届时欢迎举报。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nfs king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UGC 模式能带领视频网站盈利突围么?
主流视频网站的盈利方式主要有哪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