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刘柯
关于题主给的第一个问题“类似的剧情有多少合理性?”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由于我看的书不多,就不好妄下结论了(看完全文你会发现,其实这是不太可能发生的)。至于第三个问题也不在本回答范围内。所以本回答仅涉及“心理学有没有什么理论涉及到这个情况?” 答案是有,幡然悔悟字面感觉有点像顿悟insight),下文讲讨论什么是顿悟,以及影响顿悟的因素
什么是顿悟?
在心理学的定义里,顿悟是一种突然的理解、认识或者问题解决,它包括对一个刺激或情境的心理表征中的元素的重组,或是产生一种不显眼的解释。
说白了就是,突然的脑洞大开,想明白了一些困扰已久的问题、一个冷笑话/字谜之类的。
顿悟与分析式思维(analytic thought)是相对立的过程,前者右脑激活程度大于左脑,后者左脑激活程度大于右脑。原因就是右脑激活高代表了注意广度的分散,更容易激活一些与问题联系较小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找到最优解。就比如说字谜,你如果拘泥与表面意义的话(分析式思维),就很难找到答案。(对于顿悟的神经机制,想知道更多、更具体的话请看参考文献)
影响顿悟的因素有哪些呢?
1、心情。心情和顿悟是可以互相促进的,也就是说在好心情下比较容易发生顿悟,顿悟产生时通常会伴随着好心情。这应该也是为什么冷笑话会让人发笑的原因之一——顿悟了,懂了才会笑。

文艺作品中总有被一耳光扇得幡然悔悟的桥段,这有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吗?插图

2、心情与注意
一个更加可能的假设是,心情通过注意或认知控制等调节变量来对顿悟的可能性进行影响。正如焦虑会使注意范围缩小一样,正性情绪会扩大注意范围,促进对事物的整体和边缘属性的觉知和利用。

文艺作品中总有被一耳光扇得幡然悔悟的桥段,这有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吗?插图1

3、认知控制

认知控制在顿悟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维持或转换想法、动作和目标的能力。任务维持和任务转换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正性情绪增加任务转换的能力但是增加了分心的可能性。

负责认知控制的主要脑区是前额皮层(Prefrontal Cortex),它可以限制加工数量从而使最有用的解决方法进行加工,以防止认知过载。有研究研究外侧前额皮层受损的病人在一些数学顿悟问题中表现的比正常被试好。

也就是说降低了认知控制反而有利于顿悟。这也是为什么思考一个问题很久都没有结果的时候,不如起来活动活动,做点其他事的原因。这个在科学史上有无数的例子。比如凯库勒_百度百科在工作时开小差打瞌睡的时候梦到药自己尾巴的蛇从而发现了苯环结构。另外一个例子是,有些艺术家喜欢在喝酒以后工作,因为喝酒可以抑制前额皮层的活性,从而增加顿悟或者其它类型的创造性。

文艺作品中总有被一耳光扇得幡然悔悟的桥段,这有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吗?插图2

回到题目中来,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被一巴掌扇晕了,前额皮层供血不足导致的顿悟呢?好吧,我这脑洞也开的太大了,这个原因的可能性非常之小。

参考文献:

Kounios, J., & Beeman, M. (2014). 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insight. Annu Rev Psychol, 65, 71-93.
doi: 10.1146/annurev-psych-010213-115154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杨钒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