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荷兰的花卉市场为什么这么发达的原因,我觉得是多方面的,但是现在想来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自然条件。和大田作物是不一样的是,矫情的常年生长在温室的花朵需要安逸的环境。记得我05年第一次使用Google Earth‘探索’整个地球的时候,惊讶的发现航拍的荷兰在很多白色的方形房子,当时我还问我爸这是什么,他说不知道。不过后来才知道这些其实是所谓的温室。
荷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天“相对”温暖,夏天“相对”凉爽,这种气候的优势就是温室加热降温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国内很多地方都曾引进荷兰venlo型玻璃温室,最后由于高额的加热降温的成本而闲置。
第二是市场条件,我觉得确实是发达国家,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对比较高,会舍得花一些钱三天两头的就去买些花放在家里,这些“花”不是国内大家比较接受的常绿盆栽“花卉”,而是鲜切花,二者区别在于,绿植一年下来,你可能就只需要消费一两盆,而鲜切花你可能需要一周就要消费一两次。在这样的市场推动下,花卉种植公司就会非常有动力的去种花,要知道一只鲜切花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荷兰常年下雨,阳光非常不充足,为了保证鲜切花的品相,up的特征,需要补光,但是补光的成本也非常高,我导师曾告诉我说在鹿特丹,海牙,阿姆斯特丹的几个片区(上图所示,不仅仅是花卉的温室哈)常年夜晚也都是灯火通明啊,原因就是那些地方的温室对那些植物补光,当然也是为了可以增加产量。同时为了迎合不同消费者的喜好,荷兰的花卉育种公司也是蛮拼的。时代不同,人们对花的选择不一样,育种公司拿出所谓的“有竞争力”的花也就不一样了。也许早些年,人们都觉得大花美,此时为了迎合市场,花卉育种公司就应该拿出大花品种;而这些年,人们觉得小花品种比较可爱,所以公司就应该推出新的迷你品种。在同一时代下,人和人之间的偏好也存在差异,比如我自己一直喜欢淡粉色的非洲菊,而我一个朋友就喜欢奶黄色的,所以,在这样的状况下,花卉育种公司就应该有足够多的品种来应对不同人们的不同喜好。公司基于对最终利益的偏爱,促使他们必须花较多的成本用于新品种的选育,拥有大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前提是,几乎每个销售商品花卉的公司真的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种植资源库,大量的品种积累,一批爱育种的breeder,一系列规范的选育体系,所以年年都会推出各种花型,花色的新品种,扩繁一大批,然后放在陈列温室,就像选秀一样,世界各地的买家根据本国市场的口味去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啊。P.S. 当然了,资本主义国民家家户户拥有的小花园也是需要各种植物来点缀的,所以定期烧一点各种花卉产业的商品是必须的。
第三是政策条件,据说欧盟对所有成员国有一些功能划区,荷兰主要负责的是一些园艺产品的供给,所以在政府在政策上应该会有一些倾斜。
列了三个条件,好像主要就写了一个,之后看看再来补充吧。从本科到硕士到现在都是学的花卉相关专业,我好像从来就关注花本身,从来没去关注过花卉行业,还要学习的很多。(大妈共勉啊!这是个bug)
—————
我看了看大家的好像写的都有些道理,特别是 @王霜降 园艺生 提到了种球退化的问题,这个很关键,荷兰出口大量的郁金香,百合种球,适合这些球根花卉的气候真是大自然的馈赠!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小卷丹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8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