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下背景,专利代理人,机电领域,在事务所内审过案。隔行如隔山,看到很多人不了解专利,例如高票回答根据感性认识所理解的,也代表了部分人对专利的理解,对部分内容不认同。作为从业人员试答。
首先,问题可分成两个,1理解技术(大家的回答都集中在“理解”,没有答“审查”),2审查,即确定是授权,驳回还是要求修改。对审查员来说,第2点难度更高,主要工作也是这里。
1,理解技术
首先,推理能力。专利代理人、审查员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并不难理解一些新的技术。打个比方,高一的学生可以学了课本后,根据习题的题设做出推理解答,这是基本的知识利用能力。是的,“推理”能力是关键,如技术方案中有“温度传感器”,就可以知道利用采集到的温度信号,可以判断什么,如技术方案中有个“连杆机构”,那么就可以推理出整个机构的运动规律,如技术方案中有个“加入硫酸”,就可以推理是进行了什么化学反应。
其次,学习能力。即使遇到不懂的技术,专利代理人、审查员并不需要了解这个领域所有的相关知识,而只需要了解技术方案相关的知识,从庞大的知识系统中拿出一小块来学习,是可以在短期内掌握的,因此,即使专利代理人在写案中、审查员在审案中遇到不懂的知识,也可以很快的查阅资料,学习掌握,类似高一的学生,自学高二的知识。真正的技术创新都是“新”的,专利代理人、审查员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有快速学习知识的能力就可以了。
第三,一般专利的技术跨越并不大。绝大部分的技术创新是站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做出的,不会脱离现有的知识系统,仅就一个专利来说,技术的跨越并不是特别大。就像是高一自学高二的知识还可以,要是高一自学研一的知识,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真正难的是,做出技术创新,有些技术从事后来看,真的是很简单,但是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之前,很难想到,这就是“ 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所以对审查员来讲,可能更倾向于得到这样的感觉“这个技术不就是。。。,这怎么能授权呢”,而不是“这个技术好难啊,完全搞不懂是什么”。
第四,专利文件本身要求“清楚”。专利撰写要求清楚,这是对专利代理人的要求,清楚分两层意思,一是技术方案清楚,这是最基础的要求,二是保护范围清楚,这是更高的要求,第二点先不说。所以代理人写的时候就要写清楚,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你不写清楚,让人看不明白,好吧,驳回。同样的,就像是高一的学生,拿着一本高二的教材,哎,这教材还不错哦,通俗易懂。(只是举例说明,实际上,总体来看,审查员水平高些,代理人水平参差不齐)
这里就必须说一下,我们代理人一般在写案子时会把简单的写的复杂点,突出创新点(显得有技术含量),复杂的写简单点,容易理解(也避免保护范围太小),那么问题来了,有些技术确实很简单,但申请人又想授权,咋办,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一些案子,特别是部分国外进来的,聱牙诘曲,晦涩难懂,一方面是翻译时考虑忠于原文,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了,看过多个外国进来的发明,其实挺简单,但是就是授权了。话说不管是写简单,还是写难,都不是容易的事。
第五,单一性要求的影响。单一性是指一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应当仅限于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一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应当仅限于一种产品所使用的一项外观设计。这样就导致一个专利文件中只涉及一个或几个问题(满足单一性的情况),不会有很多的东西纠缠在一起,换句话说,一个专利文件一般来说已经是从大的知识系统中摘出来、有条有理的一根线,相对来说并不难。这像是什么呢?自学,还是单科,只看高二英语课本的一课。
第六,专利的内在逻辑。专利思维(代理人、审查员)与技术思维(发明人)是有很大区别的,发明人的思维是:我是怎么做出来的,做的结果是什么样,而专利的内在逻辑是:现有技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缺陷?我们的技术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克服了这个缺陷?解决了什么技术问题?获得了什么有益效果?这是一条完整的思路,如果把这几个问题回答了,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技术方案了?
那么是不是存在审查员理解不了、或错误理解技术方案的情况呢,确实存在的,我也遇到过,沟通沟通。还是拿前面的例子类比,这简直就是还有编书的给你讲,我这么写是什么什么意思,不可能还理解不了吧?
综上,对于绝大部分专利来说,理解技术方案的难度并不难。
也有难的,比如化学类的案子,几种材料混在一起,就说发生了什么反应,结果怎么样怎么样,学过高中化学的都知道,有些分子层、原子层的化学反应,真是没法推断,剂量多点少点真的是可能有区别的,但是审查员一般不实验验证,只能推理了。此类情况少,不要小看审查员的水平。
2、 审查
上面说了那么多,只是理解技术方案,那问题来了,高一的学生拿了本高二的教材自学,这本教材可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是“某社会人员”编写的,谁知道写的对不对?所以审查就是审查员还得看看,这书写得对不对,写的对,嗯,好书,盖个戳给弟弟妹妹用,写的不对,擦屁股都嫌纸硬。
审查员的实际需要做的工作是很繁琐,检索、对比、分析,尤其是对有价值的技术,理解技术方案是基本要求,工作的重点是判断能不能授权,不能授权的话,为什么?授权的话,是全部授权,还是部分授权?有没有保护范围过大,需要修改?等等问题。
专利审批授权,我们只说发明(不说实用新型、外观设计,那是形式审查,要求低),主要是实质审查阶段,涉及到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及其他的一些问题。专利制度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很多点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想搞清楚如何审查员如何审查专利,起码需要看懂《专利审查指南》,大部头,这里就不细说,也没法细说,我认为,专利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事情,讲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等问题,都得拿案例来说,否则只能泛泛地说,讨论不出什么。粗略的说,审查是有标准的,但不完全是客观标准,有相当大的主观成分。
在专利中,技术方案是由技术特征组成的,技术特征的不同、多一个技术特征、少一个技术特征都是有区别的,有其相应的技术效果。如果你看过一些无效、复审的案例,以及专利诉讼的案例,你就会发现有些分析是非常细致的,甚至超出了发明人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因为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专利的思维会细致到分析每一个区别技术特征造成的不同,细致到研究一个词的含义是什么,天啊,这不是编撰词典的专家干的活吗?是的,你会看到他们拿出词典、辞源等,告诉你这个词是什么含义balabala,当然,这是对技术、对专利都很厉害的代理人、审查员。
对于创新程度不大的专利,应不应该授权,这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涉及的问题较多,但在除了毫无疑问应当驳回的情况,我倾向于授权,这里抛出一个问题,我有一个简单的小窍门,在我的工厂可以每年降低成本1万,除了我之外别人都没有想到,而国内的同行都用的话,可以每年降低成本1亿,那么是不是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偿让我公开这个窍门呢?不要怀疑,工业时代就是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专利是工业产权的一种,专利制度就是为了让人把这个窍门公开,降低整体的成本,而发明人获得10万或100万的收益。
综上,审查专利是件非常专业的事情,涉及的内容较多,如果想弄清楚,请看《专利审查指南》。
要补充的是,专利的审查标准也是有不同意见的,包括知识产权局内部,很多问题也是很前沿的问题,即使被反复讨论,也没有一个很确定的结论。
回答完毕。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明锐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山寨软件申请专利是否构成侵权?申请的专利是否能够成立?
如何判断是否应该申请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