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以下都是个人言论,不代表公司立场。
利益相关:前多看阅读团队核心成员,现仍是小米员工
谈不上什么教训,算是自己在数字阅读行业多年的一点感想:
1. 永远不要因为同行栽了跟头而幸灾乐祸,在数字阅读这个行业里,竞争对手不应该是敌人
在多看早期,从单行本时代开始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唐茶(也就是字节社)一直都是多看阅读最强有力的竞品之一,而且因为唐茶和多看都是走精品阅读路线,UI和排版均力求完美,算是同行中的同类,所以相比其他竞争对手,对唐茶我们更有点儿暗中较劲的感觉,一定要用更好的技术、产品和体验完胜这个“敌人”。
然后,2012年8月,在多看阅读推出多看书城iOS版2个多月之后,唐茶的字节社在中国区 App Store 被下架。虽然我们也觉得可惜,但是在茶余饭后,还是忍不住要揶揄一下这个对手,幸灾乐祸一把,这种心理一方面是较劲情绪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多看阅读产品越做越好,赢得了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是自信情绪的延伸。
再然后,2013年3月15日,多看阅读被苹果下架。被下架后的某个午后,我和多看阅读iOS版的开发负责人王晓磊一起散步,说了一堆对苹果的不满后,他带着苦涩的笑说“以前我们不应该幸灾乐祸,其实大家都是同道中人”。我也突然被点醒了,是啊,在数字阅读这个刚刚开启、遍布荆棘的市场里,大家都是怀揣梦想、艰难开拓、有幸同行的同道人,会踩一样的坑、趟同样的雷,大家不应该是敌人,而应该共同培育这块尚且稚嫩的市场,尊重每一位竞争对手,爱护每一位读者,不断突破技术界限,推动行业的进步,甚至重新定义阅读。
所以,废话了这么多以后,第一点就是永远不要因为同行栽了跟头而幸灾乐祸,在数字阅读这个行业里,竞争对手不应该是敌人。
2. 让用户买书和让用户读书是两码事,但后者才是数字阅读从业者该关注的。
多看应该有全行业最高的复购率(买了第一本书的用户,购买第二本、第三本…的比率),这是对多看图书品质的肯定,但在多看这个率不是最被关注的,因为这仅是用户的购买行为,更应该被关注的是用户买完书后读书的行为,去帮助他们把书读起来、读完、读懂、读通,甚至爱上读书。
而反观整个行业,更像是一场电商大战,比活动、比低价、比免费,逼着大家去赔本赚吆喝,千方百计吸引用户来买书。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所有这些通过低价、免费获得的书,用户的阅读行为都不会太理想,对用户来说那只是一次像收藏网页一样的行为罢了,而且对于自己是不是想看这本书,读者并没有做太多思考。
于是,当数字阅读行业变成电商行业,可想而知,大家都不会舒服。同样,读者也不会,因为在这种竞争环境下,任何一方关注用户长期价值的行为都难以维持。出于无奈,我也曾做过比价预警系统,但比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卖的更低,而是为了不要不小心比某些对手卖的更低而让合作伙伴为难。
P.S. 一点题外话,这一点也同样影响技术走向,比如,个性化推荐系统,一直以来图书的个性化推荐系统或多或少都受到亚马逊这篇论文的影响 http://www.cs.umd.edu/~samir/498/Amazon-Recommendations.pdf,item-to-item collabarative filtering可以说是电商类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最佳实践。但是,图书这种内容类item和我们在亚马逊、京东看到的衣服、球鞋、手机等商品类item不同,它的消费时间很长,而且相比看到一件衣服,用户看到一本书的时候更难判断是不是喜欢、是不是适合。所以,这半年我开始思考,可能内容类item的个性化推荐系统直接在item这个空间进行推荐,是有问题的。当然,多看现在的推荐系统还是基于item-to-item collabarative filtering的变种和一些启发式规则来实现的。
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最后一条算是共勉吧。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王栋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4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淘宝阅读和百度阅读哪个更好?
如何评价淘宝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