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问这个问题的知友显然不太明白“收购”是在干什么,何种情形下才会成功。我结合这个假设简单谈谈。
资金侧: 我们认为华为的手机部门一直处于0利润或微利状态,收购必须全部依赖通信设备业务的利润。就华为目前的规模,用上所有现金,贷款一部分,应该勉强可获得收购小米的资金(450亿美元)。应该说这样大胆的收购在全世界鲜有先例,有类似的也是头脑发热的行为,最后以失败告终(AOL收购Time Warner),动摇经营根基。如果采用换股方式,与华为的经营习惯不符,且小米的估值如此之高,都是非上市企业,单价格就很难谈拢,换股方式也不合算。最后一种方式是华为上市融资后再收购,可行性上看相对容易,但华为似乎没有这个计划。或者再退一步,收购部分股权,这样会便宜很多,但仍然没有必要性,原因下述。
价格侧: 一年前小米的估值不及现在的四分之一,若以目前的价格收购,除非极其确信其前景,否则显得太贵。我们认为即便是三星的手机部门,市场给的实质估值也不到300亿美元,按16年PE给到7倍。小米之所以估值这么高,完全是在膨胀顶峰的预支效应,小米已经预支走了3-5年等速增长的估值,那么何不等几年?待一切稳定下来后估值才会合理,鉴于金额如此之大,错过机会也比失败强。
前景侧: 如果真的头脑发热了,我们来想想未来,几千亿的商誉多少年才能填平?手机行业变幻莫测,随便一次意外事件就能让投资打水漂。所谓的协作效应从金额上看并不显著,打这个赌未免太大胆,失败的话超出除苹果外所有业者的承受能力。
战略侧: 华为的手机部门增势良好,且不是主要收益来源,没有必要花费巨额资金收购其他品牌。而且双方本身处于竞争关系,同类相残是最大的威胁。
行业侧: 手机陷入商品化不可避免,参与厂商越来越多,远期看大家的目标都是维持规模、确保生存,万一市场恶化赚一笔走人才是上策,没有厂家会砸进更多资金,借钱更是大忌。
历史经验:从历史经验看,绝大多数被并购的对象都是赢家(95%以上,例外是少数趁金融危机时的恶意低价收购),而出资方要想如期回本并不容易(不客气的说,概率不会超过3成),并购有以下特征时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估值较同业便宜;
产品互补,重复产品少;
双方本就有合作关系;
收购对象在未参与的新兴市场有较强的存在感。
而此番假设的对象缺乏上述特征。
手机行业至今尚未有一次成功的大额收购,原因是变化太快,高估值时无人买得起,也无人愿意当冤大头,便宜时早已日薄西山,所以更要谨慎。
类似案例: 与这个假设最像的莫过于去年初FB收购WhatsApp了,是次收购有较强的合理性,且FB可抵御失败的风险。手机行业的案例如微软收购Nokia,索尼接下索爱,联想收购Motorola,目前来看都不成功,虽然金额不算太大,也给母公司带来了沉重负担。我们认为这几次收购都有一些打赌的成分,赌输的可能性目前是100%,这对于后来者起到了警示作用。
小米愿意卖么: 虽然落得大笔现金是所有企业梦寐以求的,但从雷军的口气看小米不太可能出售,在发展顶峰的企业是不会持理性观点的。
假设发生后的情形:虽然小米的股权结构不公开,但相信雷军本人持股比例会很高,雷军是最大的赢家,有望瞬间越为中国首富。华为倾尽老本换来个超大不确定性,绝对的大输家。
再谈合理性:那么何种情况下华为有必要做出收购同业的选择呢?首先,必须是主业不振,类比柯达在世纪初的情形,手上握有大笔现金,行业却陷入结构性下滑,可以说是被迫之举。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leon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小米有没有收购魅族的可能?
华为为何要黑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