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经典教材中,存款准备金作为信用货币创造乘数中最重要的一环,倒数后甚至会作为简化版的信用货币创造乘数使用,基础货币包括了存款准备金和现金。在教学中,这种简单易懂的逻辑便于学生理解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但在实际中,这种逻辑就会遇到很大问题。
最终创造货币的银行在经营中面对各种约束,是无法简单的用吸收存款扣除准备金以后的钱去放贷的,总会有一定比例的钱脱离高能货币的范畴。银行经营要受到巴塞尔协议的约束,我喜欢的一位银行女神说过,巴塞尔协议是存款性中介机构风险经营的终极形态。巴塞尔协议为了防范风险从内而外制定了一系列监管规则,银监会也参照巴三制定了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约束指标,针对贷款更有流动性比率、拨贷比、贷存比等一系列指标。相比国外的银行,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交叉监管更多,除了巴三系列的银监会监管指标外,还有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合意贷款规模,居然还有财政部要求用来对冲未识别风险的一般准备。在如此多的监管指标控制之下,银行能拿出去放贷的存款比例并不太高。
无论从存款准备金的历史发展到现行思路,从中央银行的要求、到商业银行的做法,存款准备金都是作为抵御存款风险的保障、存款提取和清算的头寸而存在,商业银行在满足监管规定最低线的基础上,都会预留一部分超额准备用来保障存款提取和清算,这部分超额准备金一般是存款的1%-2%,有的银行甚至更低。这就是说,单单为了满足保障存款提取和清算,这些准备金就足够了。中国法律规定的20%左右的部分,都是作为对冲风险的。加上财政部的一般准备、银监会的各种监管指标,真有那么大的风险需要对冲么?
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存款准备金大都有一个随着银行监管完善逐步下调的过程,现今欧洲存款准备金率低于2%,日本和英国甚至接近0%,如此低的存款准备金率是建立在现代银行治理和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的基础上的,在巴塞尔协议的框架下,甚至0%存款准备金率也足以覆盖风险。而低存款准备金更不会引起货币超发,就像上面说的,总有一部分存款要变成现金、超额准备、从高能货币中去掉。派生货币的乘数是经验数据,中央银行大可依据掌握的数据控制相应货币发放数量。
中国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始于07年前后,一方面是经济过热,另一方面外汇占款急剧膨胀,在公开市场操作容量有限的情况下,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也是无奈之举——确实找不到其他办法了。而价格低廉的存款准备金作为人民银行负债的最大头,支撑外汇资产,又意外收获了超多铸币税,这又使得降低存款准备金不那么容易了。
但说回来,超高的存款准备金总是不好的,教科书都说,变动存款准备金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不易控制、而且影响太大。随着银行监管体系的完善、风险抵御能力的增强、外汇占款增速下降、公开市场业务容量等方面逐步完善,20%左右的存款准备金一定会逐步下降的。下降的存款准备金,辅之以完善的风险监管体系对冲风险、货币政策工具转变以更好控制货币数量,也会起到同样的施政效果。
但废除的可能性不大,也没有必要。毕竟银行需要存款准备金以应对储户提取存款和清算,即使不规定存准率,银行也要预留超额存款准备金。
–
此题答给 @大猫,没有交流机会很可惜。
愿你安好。
@孔庆勋同学在存款准备金过高会有哪些负面影响?的邀请,在此一并作答。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Sgt Pepper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3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2012年5月18日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原因是什么?意味着什么?
央行如何选择存贷款基准利率工具与存款准备金率工具,两者的效果有哪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