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美国利率市场化和科技进步的经验,会出现以下几个明显的变化:

  1. 存贷利率上升,市场竞争加剧。
  2. 净息差扩大,银行风险偏好上升。
  3. 存款比例降低,活期存款占比减小。
  4. 非息收入占比扩大。

这些变化都是理性且可以预见到的,放开市场竞争之后必然带来存款竞争加剧、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和机构存款转化,抬高银行的负债成本。相应的,银行需要提高自己的资产收益,会主动增加自己的风险容忍度,选择风险较高、收益较高的客户,相应提高净息差来对冲风险。而存款的激烈竞争会驱使银行拓展低风险、高收益的非息收入。

在美国整个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大中型银行相对收益颇多:

  1. 大型银行依靠自身的优势积极转型,非息收入占比增加最多;在没有杀红眼的情况下,存贷款数量和份额有一定流失,但存款结构并没有显著恶化。
  2. 中型银行积极拓展存款,存贷款数量和市场份额增加最多,但存款结构恶化;非息收入增加较多。
  3. 中小银行在存贷款数量和份额、存款结构、非息收入改善程度上都全面恶化,这也能从中小银行大量破产的现实中得到反映。
  4. 总的来说,银行业净利润和盈利能力都不同程度下降。

但美国银行业的变化并不会完全照搬到中国银行业,美国和中国的差异十分明显:

  1. 美国大型银行国际化战略走得十分成功,多家银行将业务拓展到全球,这是中国银行业作为后来者做不到的。国际化不仅需要资本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国家信誉和金融自由化程度做支撑。
  2. 美国的全国性银行数量较少,大中型银行中更多的只是跨州经营,而中国许多股份制银行都是全国性。但这就提出了另外一个思路,就是以美国一个或几个州为研究对象,当做一个国家,也可以用此思路研究城商行/农商行发展的情况。(偷懒不搞了)
  3. 中国银行的资产中包括了大量的地方政府债务(2013年6月审计结果为22万亿左右),质量差的那部分债务包含了大量风险,在房地产下降周期政府无法依靠卖地增加财政收入的情况下,这部分债务的偿还情况堪忧。
  4. 中国银行几乎都与政府有关联,无论是大中型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农商行,特别是小型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关联更紧密,所以中国不会出现美国那样的小型银行、微型银行破产潮。不能好死,就只能赖活着。但万一政府也破产了呢?

所以我在2015,银行你好里写了这些条件:

  • 能在金融脱媒大背景下稳住存款特别是核心存款的;
  • 适应实际利率走高带来风险不断增加的现实,并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
  • 能根据利率市场化推进程度迅速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
  • 迎合居民加杠杆意愿从消费贷款公司、互联网公司虎口夺食的;
  • 能见缝插针积极开展高收益投行、资管、出表业务的;
  • 能适应混业监管放松整合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
  • 能应对甚至利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

现在看来,该发生的总会发生,金融脱媒也会在互联网的煽动下进一步加剧:

  1. 四行依然会凭借原有的客户基础赚取比例客观的利息收入,进取心不会太强,拓展非息收入的动力一般,国际化战略也很难落地。
  2. 中型股份制银行面临最好的发展机遇,进取心加上良好的风险管理水平,如果错过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重新洗牌,就意味着错失了历史赋予的机会。
  3. 城商行中风险管理水平好的、进取心和脑子活的将会更好,不排除有发展成中型股份制银行的机遇。但大多数也许会在满眼的机遇面前误判自己的能力,然后迷失。
  4. 农商行能守住自己的地盘就是万幸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Sgt Pepper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平安银行能否成为未来中国银行业的标杆?
为什么最近这么多上市公司要开银行?民营银行前景在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