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回答中的对话片段为虚构内容,回应的方式建立在答者对不同理论取向的理解,鉴于答者为精神分析-荣格学派取向的咨询师,可能无法很好展现不同取向的工作方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补充。
@刘柯
因为问的是童话与心理咨询的关系,而非童话与心理学的关系,以下主要针对童话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上的应用作答。

  • 童话在咨询运用中的主要思路

在咨询中引入童话,不管是出自于来访者自发的行为,还是来自于咨询师的干预或者建议,其实都是尝试在二人关系中引入它者,通过与它者工作的方式与来访的心灵现实进行工作(注1)。也就是说,这是一种间接工作方式。根据不同的理论,咨询中使用童话的方式会有很大的差别。

  • 认知框架下的童话视角

显然,一个人诉说童话的方式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认知模式。同样一个故事,在不同人讲述的时候会出现非常多的不同。通过来访者诉说的童话,认知取向的咨询师可以归纳出来访者的一些固有认知模式,而这些模式有可能与来访者面临的生活问题有直接联系。故认知视角的切入点是认知模式,工作的重点最终会回到来访者个人和现实问题。

给一段对话模拟

P(来访者,下同):我最喜欢灰姑娘的故事了,王子实在是太帅了!而且夜晚的舞会实在是太美了,灰姑娘在在舞会里面就是个众人羡慕的焦点啊。他还有个那么痴情的王子!

T(咨询师,下同):看起来舞会和王子是最吸引你的地方?

P:是啊,我最喜欢哪个部分了,一切看起来都那样的完美。

T:你提到完美?

P:是啊,我喜欢完美,我讨厌事情不是最好的样子…

T:噢,你能多说说么

……

  • 人本框架下的童话视角

人本取向的三个核心是: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透明,同理心。故人本取向的咨询师主动运用童话的可能较小,而更有可能是来访者需要运用童话向咨询师表达什么。此时咨询师的切入点和来访者诉说生活事件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差异:咨询师关注且接受来访者此时此地的表述,包括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情绪体验,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等),并且通过理解、共情性反馈的方式贴近来访的状态。由于人本取向的工作更关注人格的自我成长,故对童话的态度较为开放。

模拟对话

P:我最喜欢灰姑娘的故事了,王子实在是太帅了!而且夜晚的舞会实在是太美了,灰姑娘在在舞会里面就是个众人羡慕的焦点啊。他还有个那么痴情的王子!

T:嗯,你很喜欢那种…被人关注、被人爱慕的状态。

P:谁都喜欢处于焦点之中不是么?谁不希望有一个王子可以死心塌地的爱着自己?

T:你希望有人能够全身心投入地关爱你。

P:但这很难啊!

T:怎么说?

P:又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灰姑娘!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穿上漂亮的晚装,坐着南瓜马车…(哭)…你没有这些别人根本就不会看你一眼!

T:你感到很难过,似乎没有人会主动、认真地关注、去尝试理解你…

……

  • 叙事框架下的童话视角

叙事疗法是一个非常独特和有意思的工作思路,其方式受到后现代的解构主义影响较深。故一个童话的出现其实就是一个叙事脚本的浮现。通过关注和分析来访者讲述童话的方式,自然能够对整个人生脚本的架构进行了解和工作。而它者的间接工作方式也特别对应叙事疗法中将问题与症状进行外化分析的工作思路。而通过童话改写与再创作,则具备了探讨构建新的叙事脚本的疗愈含义。故童话可以说是天然适合叙事疗法的工具,这也是作为荣格派分析师的卡斯特在其童话分析著作系列会请来叙事治疗师写序的原因。

模拟对话

P:我最喜欢灰姑娘的故事了,王子实在是太帅了!而且夜晚的舞会实在是太美了,灰姑娘在在舞会里面就是个众人羡慕的焦点啊。他还有个那么痴情的王子!

T:看起来你真的很喜欢这个故事呢。你觉得你能跟我复述一下这个童话故事么?

P:好啊。从前有个灰姑娘,她总是被她的继母欺负。不给她好吃好穿,让她干很多很多的活。后来王子征婚,开了盛大的晚会。灰姑娘很想去….啊对了她还有两个可恶的姐姐!这两个姐姐走了她所有应得的好东西。后来在一个巫婆的帮助下灰姑娘成功去到了舞会并且赢得了王子的爱慕,最后,他们快乐地在一起~

T:嗯,听上去像一个关于剥削、压制和积极争取的故事。你觉得在这个故事里,灰姑娘遭遇到了哪些?

P:(略)

T:她是怎么看待的?

P:(略)

T:你自己怎么看这部分的剧情?

P:(略)

……

  • 荣格派·分析心理学框架下的童话视角

在童话的领域,荣格派是与众不同的。我想很难在心理学范畴里面找到比分析心理学更注重神话、民间传说、童话、艺术作品的心理学意义的学派了。而童话本身在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中,则总是指向自性化道路的展现。(注2)和其他理论取向一样,荣格派的咨询工作同样注重童话与来访者之间的联系,如来访者关注的重点、描绘童话的方式等等。但与其他理论不同,荣格派咨询师还关注童话本身的意象,关注种种形象、事件背后的象征原型。咨询师相信,原型(集体无意识)本身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影响到个体,而童话的出现则是童话与个体相互选择的结果。卡斯特称其为“封装在原型中的希望”。故咨询师会鼓励来访者完成属于自己的童话想象,强调意象自身的含义,在不断地想象与改写中完成属于自己的童话——自性化道路。

模拟对话

小节一

P:我最喜欢灰姑娘的故事了,王子实在是太帅了!而且夜晚的舞会实在是太美了,灰姑娘在在舞会里面就是个众人羡慕的焦点啊。他还有个那么痴情的王子!

T:看起来你真的很喜欢这个故事呢。你觉得你能跟我复述一下这个童话故事么?

P:好啊。从前有个灰姑娘,她总是被她的继母欺负。不给她好吃好穿,让她干很多很多的活。后来王子征婚,开了盛大的晚会。灰姑娘很想去….啊对了她还有两个可恶的姐姐!这两个姐姐抢走了她所有应得的好东西。后来在一个巫婆的帮助下灰姑娘成功去到了舞会并且赢得了王子的爱慕,最后,他们快乐地在一起~

T:最吸引你的是哪里,是你开始提到的舞会么?

P:是的,那个舞会太完美了。

T:或许我们可以做一些想象…你可以跟我描述下舞会的现场么?

P:(略)

T:在这样的一个舞会里面,王子是什么样子的?

P:(略)

T:灰姑娘又是什么样子的?

P:(略)

小节二

T:我找到原来的版本,你有兴趣么,或许我们可以一起看看和我们自己的版本相比如何?

(讨论略)
T:嗯,你觉得你更喜欢哪一个版本?在这个….具体情节上呢?
(略)
T:如果我们写一个属于自己的“灰姑娘”故事,你会怎样安排她的命运?
……

  • 小结

可能会有人注意到,其实这四者之间的区分并不一定会那么明显,很多对话和提问完全可以出现在其他取向的工作当中。实际上咨询师的工作模式通常是整合的,正如几乎不存在单一性格特质的人一样,纯粹单一理论取向的咨询师也几乎不存在。认知取向的咨询师会和来访者进行探索和联想练习,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也会澄清和检验来访的不良认知。如果我们引用河合隼雄在《心理治疗之路》中提到的取向框架,则会发现大部分的咨询师会在这四个象限来回滑动:

如何理解童话与心理咨询的关系?插图

(河合,《心理治疗之路》,P134)

横轴的两级指向“来访者的现实”,即外在现实与内部现实;纵轴的两级指向“咨询的过程”,即个体对外的适应与对内的自我实现。

而童话的活跃区域,则大约在:

如何理解童话与心理咨询的关系?插图1

故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下,童话对于咨询工作的影响力各不相同,咨询工作的切入角度亦不相同。
关于童话研究的拓展阅读:

  1. 童话的心理分析 (豆瓣)
  2. 摆脱恐惧和共生的方法 (豆瓣)
  3. 百变小红帽 (豆瓣)

————————————

注1:或许有人会不认可一个故事能够成为独立的它者(第三方)。关于咨询中它者(第三方)的讨论,欢迎移步至:心理咨询中的“第三方”会给咨询带来哪些影响? – 咨访关系

注2:关于自性化,可以参考我的某个回答下的粗浅描述:不断跳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真的能够让人们取得更大的成就吗? – 知乎用户的回答

(初稿于2015-01-15,增补于1-16)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什么区别?学心理治疗能从事心理咨询吗?
大家怎么理解坚强者和强大者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