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扬与女儿陈星。)
记者_郭丽萍 摄影_陈海平
陈星“哗,瑞士”体验秀的开幕式表演即将开始时,父亲陈扬安静地隐匿在观众里。工作人员邀请他站到贵宾列,他摆了摆手。
身旁的观众还是很快认出了这张符号式的面孔。主持广州电视台时评节目《新闻日日睇》时,陈扬言辞犀利、敢说敢言,使得“陈Sir”的名号广为人知。这个“用广州话骂爱(以骂为爱)广州的老头”甚至被列为《爱广州的60个理由》之一。
当人们的注意力忍不住转到他身上时,他客气地做个“嘘”的手势,指指台上,然后一阵黑风似地飘走了。这是父女俩第三次在广州合作办展,因此陈扬身上重叠着三个角色:父亲、艺术的合作伙伴、公众人物,他既不希望女儿被掩在自己的阴影下,也不希望破坏整个艺术展的气场。
而旅居瑞士和法国的陈星,如今已有自己的身份:Sylvie Xing Chen,艺术工作者。她不希望别人只是为了看看陈扬的女儿长什么样,她希望作为独立个体被关注。
多重角色
“更多的时候像朋友,交流也像朋友,偶尔闹点‘别扭’也像朋友。”这是陈扬对如今父女俩关系的描述。
“哗,瑞士”体验秀是父女俩第三次合作,陈星任总导演,陈扬是制片人。身兼父亲、合作伙伴的陈扬对自己角色的认识相当职业:“她叫我干吗,我就干吗,不许我做,我就不做。”
在《邂逅》的舞剧里,陈扬要配合出演女儿将男朋友介绍给父亲的场景。排练时,每每演到“老豆(老爸的粤语),这个是我男朋友”时,男舞伴在欧洲看惯了出演父亲角色的大胡子的古板演员,看着陈Sir便一次次笑场。排了5次几乎要放弃之时,陈扬提了个办法,女儿叫老豆时,他扮演的父亲看一眼就转过身。真正演时,他凭灵感又即兴发挥了一下,转过身一站,然后走开,将张力加强。这是他与女儿的默契。
不过,有时候这种默契也会偶有失灵的时候。同样是献花,《邂逅》谢幕时,陈星的母亲大大方方上台为女儿献花,自然而然;但开幕式谢幕时,陈扬上台将一束花送到女儿手里,却引发了一点小误会。
陈星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现。主持人建议大家合个影,陈星以为主持人要陈扬讲话,便抢了话筒跟陈扬说:“老豆不好意思,我觉得你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讲话。”
实际上,那束花是陈扬代一位好友送的。好友专门从迪拜飞到广州看开幕式,因为时间匆忙,只得把花托给了陈扬。“她误会了。我会送花给她,但不会在这样的场合。”
像野草一样自由
陈星曾说小时候觉得,“‘猪肉佬’的女儿可能比较幸福,至少这样爸爸会经常在家吃饭,还能每顿都吃上猪肉。”
女儿出生在陈扬人生最焦头烂额的时候。他把冲进自己脑海的第一个字送了给她作名字:星。那时候有一首叫《星》的歌,很入陈扬的心。“这首歌所描写的崎岖险径都是冥冥之中注定要走的人生道路。”
女儿出生的1981年,他刚进入电台,新闻生涯刚刚铺开,既要忙新工作,又要读夜大学。工作占据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女儿不可避免地被忽略了。长大后,陈星才在爸爸面前吐露心声:“关于爸爸,我零碎的儿时记忆,都与‘严肃’有关。有一次你在家里写稿,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哭,你就用一把扇打我的屁股。我常常会觉得爸爸很凶,又经常没空陪我。你的床上都堆满了书,工作起来都很认真。有一次妈妈出差了,你负责煮粥给我吃,但是一直等到妈妈回到家,我都没有吃上粥,原来是你顾着工作,连煮粥的开关都没有按。”
不过,陈星“像棵野草一样自由成长起来”。聚少离多,让她对父亲甚少有依赖。初到巴黎时,陈星住在巴黎一条狭窄的老街道上,但房东突然把她赶了出去。陈星一个人拖着全部的行李在巴黎火车站过了一夜。
这是陈星最难过的一天,但多年过去直到2014年8月,父女俩走在同样的巴黎老街上,陈星才把这段心酸的往事告诉他,并指给父亲看那座几层高的旧楼。
陈扬吃惊女儿现在才告诉他。她的回答是:告诉你有什么用,你也帮不上忙,你只会担心。
出国10年后的如今,在苏黎世和巴黎艺术界已经小有名气的陈星,已与缺少父亲陪伴的过去达成了某种和解:“我跟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就是我很自由。从小我的父母给我200%的自由,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也不给我任何要求。自由对于我很必要,我很感激这点。”
志同道合
像中国多数不太善于表达感情的父亲一样,陈扬对女儿的感情,深沉而含蓄。陈星出国后,短信、电子邮件、微信的往来,主要是探讨艺术,甚少聊儿女情长。一封邮件结束时,陈扬会附上一句:那里冬天了,要穿够衣服。
而陈星出生后第一次剪下来的“马尾”,成了思念的全部寄托,一直收藏在他在写字台的抽屉里。直到2010年,陈星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在广州办第一个艺术展,他将这把乌发还给女儿。
2010、2012、2014年广州的三个展览之后,陈扬很欣慰。“我不是那种盯着女儿每一个脚印的父亲。那样的父亲非常伟大,但是我做不到。我只是一直关注着女儿行走的方向。”
陈扬发现,以前是女儿对父亲的依恋,现在变成了父亲对女儿的依恋。“尤其这几年,她在艺术上比较成熟后,对我影响会更加大一点,她的创作也给了我很多灵感。在艺术的角度来讲,不一定说我们都在走同一条路,但是往同一个方向走,志同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