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绝缘体相变是凝聚态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学期在上一门相关的课,借此复习一下。
1. Wilson转变
Wilson转变通常是由高压所导致的。从紧束缚模型,我们可以知道,当晶体中的原子间距减小时,各原子的同一轨道会发生混合,导致能级展宽产生能带,如下图所示。
晶格常数越小,轨道交叠越多,能带越宽。假设原来费米面落在两个能带中间。随着外界压强增大,晶格常数变小,能带变宽。当能带宽到费米面上下两个能带交叠时,价带顶的部分电子会转移到导带底,此时费米面附近态密度大于零,绝缘体变成金属。如下图所示。
2. Mott绝缘体
上面说的Wilson转变纯粹在能带论范围内就可以解释,然而Mott绝缘体需要考虑电子间相互作用。还是从紧束缚模型出发,如果考虑当两个电子占据同一个原子的同一轨道时存在库伦排斥能,则电子的哈密顿量可以写成
此即Hubbard模型。i,j表示不同的原子的轨道,\sigma表示自旋,n是轨道的电子数。第一项表示不同原子轨道的混合(可以想象成电子在不同轨道间跳跃使动能减小)带来的能量展宽,就是紧束缚模型;第二项表示占据同一轨道电子的库伦排斥。
传统的紧束缚模型没有考虑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假设费米面在能带中心(按照能带论应该是金属)。如果能带展宽W小于U,该能带将分裂成两个子带,下面的带电子占据的是空态,上面的带电子占据的态已经有一个电子占据(电子跳跃需要克服库伦排斥),因而能量较高,如下图所示。
Mott绝缘体的一个例子是,是钙钛矿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Ti占据体心。Y和Ca只提供电子和占据位置。
如果x=0,由于Y是3价的,Ti的外层电子为3d1,能带恰好是半满。然而由于较大的U,这是一个Mott绝缘体。如果掺杂Ca,相当于引入空穴,Ti的填充少于半满,因而逐渐变为导体。
Mott绝缘体往往具有有趣的磁性质,很多是反铁磁材料。
3. Anderson局域化
Anderson局域化考虑的是有较多缺陷的金属。当金属中有比较少的缺陷时,缺陷所起的作用就是对电子的布洛赫波产生散射,从而贡献一部分电阻。然而,当缺陷较多时,电子将从巡游电子转变为局域化的电子。考虑下面的哈密顿量
这里每处的E_i是一个分布范围为V的随机变量。这个随机分布的变量代表金属中的无规则分布的缺陷、杂质等。如果每个原子轨道的E_i相同(即V=0),则与紧束缚模型无区别,电子在不同态之间跳跃,从而可以导电。如果E_i的分布范围较大,大于紧束缚模型下的带宽W,那么可以想象这时电子都局域在每一个态上,不会在不同态之间跳跃,即产生局域化。如果介于两者之间,则能带中心附近的态仍为巡游电子态,能带两边的态被局域化。这两者的边界称为迁移率边。如下图所示。
在实验上,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缺陷的数目(迁移率边位置)或者调节费米面的位置来实现金属绝缘体相变。例如下图,\alpha粒子破坏产生的缺陷越多,迁移率边越靠近能带中心。当费米面落到局域态中时,金属就变成了绝缘体。
4. Peierls转变
Peierls转变通常发生在一维体系中。一维等间距的具有一个价电子的原子链是不稳定的。此时,第一布里渊区恰好被填充了一半。如果晶格发生畸变,使得晶格常数变为原来的2倍(一个原胞有2个原子),则第一布里渊区变为原来的一半,并且电子的能量因带隙的出现而降低,从而使整个晶体能量降低。如下图:
。 。 。 。 。 。 。 。 →
。。 。。 。。 。。
这种相变和电荷密度波往往同时出现。
下面是一种有机一维体系TTF-TCNQ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出低温下由导体变为绝缘体。
参考资料:1. 课程讲义
2. 黄昆、韩汝琦 《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陈源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1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谁能解释下量子传送?
量子的不确定理论是科学还是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