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系统的经营管理体制,是我国金融生态圈中独树一帜的奇葩(此处贬义)。
农信系统的历史沿革, @mobye说得挺清楚,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在农信系统中存在大量具体而且油水充沛的利益,这不仅导致了农信系统改革举步维艰,也造成了各地区的农信系统在管理体制上的百花齐放(此处仍为贬义)。
具体来说,目前农信系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大概有四种模式。
1、大一统的农商行
这种结构目前只存在于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都是这一模式。在此模式下,大一统的农商行作为一家独立法人,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种模式下的农商行,与其他商业银行没有本质的差别,省联社做为一个实体已经消失。
2、省联社—县级联社二元体制
这是目前绝大多数地方农信系统所采用的模式。在此模式下,各县级联社作为独立法人,共同出资成立省联社,省联社不作为经营实体,仅承担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这种模式下,县级联社在法律上独立,但在经营、管理上均受到省联社诸多掣肘。
3、双头管理模型
目前有两个地区采取这种双头模型,一是广东,深圳农商行不归广东联社管辖,自行其是;一是天津,天津滨海农商银行也不归天津农商银行管辖(尽管天津也是大一统没有省联社的),甚至滨海(2007)比天津农商(2010)成立的还早。但出现双头模型的深圳和滨海,不仅在当地,甚至在全国都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地位,是其他地区难以模仿的。
4、省联社整体转型农商行
唯一采用这一模式的是黄河农商银行,前身为宁夏省联社,2008年带着直属的银川联社转型而来。黄河农商既是一个独立法人实体,又通过控股的方式对下面19家县级法人社承担管理职能。简单来说,黄河农商行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是农信系统改革不完善的典型。
上述四种结构中,应该说1最先进,2最落后,3是特例,4则不伦不类。对于第2种来说,根据地方政府利益程度,省联社的强势程度也有所不同。地方政府利益相对较少,则省联社相对平和,主要是在科技、平台、后勤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撑,对县级联社的干预较少;地方政府利益多,则省联社强势,不仅满足于服务支撑,对县级联社的人、财、物、战略方针乃至具体业务都会插一手。用某县级联社领导的话说,省联社是各家县级联社共同花钱请了一个“婆婆”。
农信系统改革,尤其是省联社改革,已经喊了近十年,但至今没有大的进展,唯一的试点黄河农商还搞成了四不像,说到底,还是地方利益摆不平。由于农信系统的历史复杂,不仅省级地方政府有利益,各市、县乃至乡镇都有自己的利益所在。直辖市之所以能取消省联社做成大一统,因为直辖市层级高、区域小、市里对下面区县的控制力更强;其他省区的农信改革,没有足够庞大的资金支持(要能从各县级联社股东手中收购足够多的股份),没有足够高层(起码得是个省部级)的领导推动,想要取得进展,很难。
————————————————2015年2月2日20:00修改————————————————
感谢少爷 @少少 鲍爷 @鲍宏斌补充,在上述四种模式之外,还有一些特例。一个是苏州银行,前身是东吴农商银行,2010年改制成为了苏州银行并脱离了农信系统,是唯一由农商行转制为城商行的;另一个是江南农商银行,是由常州地区的几家联社合并而来的,虽然尚未脱离江苏农信系统,但是自主性也是很强,并且一直都在蠢蠢欲动打算自立门户。不过这两家都不是省联社,所以就不纳入模式下了。
————————————————2015年2月3日15:18修改————————————————
在 @楚晢的回答里面提到了秦农银行,从现有的公开材料看,秦农银行是由西安城区的六家联社合并发起的,是一家市级农商行。陕西省的目的应该是以秦农为标杆,逐步做大其他市级农商行。但需要明确的是,从现有材料来看,秦农并非以省联社为基础转制而来,短期内更没有取代陕西联社的打算,在《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意见》(陕政发[2013]24号)(ps:也是这份文件提到了要组建秦农银行)中也到了“进一步完善省联社职能”。也就是说,至少当前来说秦农还无法归入黄河的类别。
———————————————2015年2月4日15:00补充—————————————————
看到评论里面很多人提到了多家地市级的农商行,这里补充一下。早期的农信系统只有省联社—县级联社这一个模式,既没有地市级这一层级,也没有农商行这一概念。后来随着改革的深入,不仅有的县级联社改制成了农商行,也出现了多家县级联社跨区域合并成立的地市级农商。但不管是信用社还是农商行,不管是县级还是地市级,除非演变成双头模式,否则仍属于省联社管辖的。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农商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本人女,请问?
如何看待从信用社改制过来的农商行今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