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觉题主改了问题描述,我想题主可能感兴趣的问题这篇文章已经给出了充分解答:
《2014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蓝皮书——当前社会价值观的特点与社会共享价值观的重建》
其中关于当前社会价值观的情况文章调查还是做得非常棒的,与语义分析以及其他汇聚证据都能吻合,全文总结了物质主义、集体主义、公平正义、社会契约价值等十几种价值观特点,得到的趋势基本也是“经济越发达→越物质主义个人主义重视契约精神”。
至于提出重建这一点,作者主要是出于提高社会凝聚力,坚守一些正在经受冲击的美德品质的着眼点。按照题主的说法,也算是要更注重“集体道德”。
这个就见仁见智了,有兴趣的可以翻阅原文,几十万字我就不贴上来了。
=================================原答案================================
谢谢邀请。
不存在道德重建,道德观念本来就是随着社会变迁而动态发展的,政府对应道德变化的态度上则应该是顺势而为。
题主的描述一部分是对的,集体道德确实是越来越没有效力。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集体主义(collectivism)转向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是必然趋势。
费孝通早在《乡土中国》里就提出过“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的概念,简而言之,城市人更注重个体利益,乡村人更注重集体利益。
而在去年,psychologic 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社会生态学家Greenfield通过Google Books Ngram Viewer提供的1800-2000这两百年间的图书电子扫描版,把跟个人主义关联的词(choose,self,unique…)与集体主义有关的词(obliged, belong, authority…)进行了词频统计,词频越高,也就意味着公众越倾向于词频关联的价值体系。结果发现这些关键词的词频变化跟美国城镇化的水平竟有着惊人的同步,见图:
更多的图我会放在最后,我们先回到题主的问题:我国道德重建是该注重个人还是集体?
道德的作用,从历史发展来看,一直是为了集体利益的最大化服务的。
在工业时代以前,农耕文明的人口流动性低,人民主要收入都来源于土地,不强调集体间的互助合作的话,既难抵御自然灾害,也难以抗衡外族入侵。这种历史背景下,个人主义会损害集体利益,所以集体主义是主流。
而现在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分工更加细化,群体间的合作流动性增强,每个人都需要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从这一点来说,个人主义其实是更大程度地保护了集体利益。
最后,集体道德也并非国家一味推崇的道德模式了,回归人本的态度不断见诸党报(比如前不久某某上交文物只获当地500块奖励,党报不就发声这样的奖励不合适么?若按集体主义道德,该无偿上交国库才对),我们的政府虽然限于某些历史原因和自身考虑,依旧要强调集体主义,并且有时看起来还有点过火,但也不至于蠢到完完全全逆大势之所趋,还走历史倒退的步伐。
参考文献:Greenfield, P. M. (2013). The changing psychology of culture from 1800 through 2000. Psychological science, 24(9), 1722-1731.
附上原文更多的词频变化图,请自行与上面第一张图对比。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熊希灵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道德进步是否就是社会进步?
什么是道德?道德如何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