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来写几个:
1. 2015年5月,《群鬼》,纽约BAM Harvey剧场。
这是今年英国的Almeida剧团《群鬼》的新版本,在纽约布鲁克林演。易卜生的本子读过很多遍,但真正看演出还是第一次。舞台的表演区域被一大块玻璃墙分隔开,玻璃墙的那边永远是一种神秘感与威胁并存的朦胧,给人一种鬼宅的感觉。坐在观众席上,看着玻璃墙前后的演员彼此并不知情地在各自区域活动,有一种上帝一样全知全能的快感。最棒的一处是母亲在舞台前方怀着恐惧倾诉丈夫往日的放荡行为,在家里的厨房与女佣乱搞,这时候透过朦胧的玻璃墙,我们看到她的儿子竟正做着一模一样的事情。我们是先看到了这一景象真实的展现,然后才听到原剧本中女佣的喊叫,看到母亲做出相应反映,两者之间的时间差让人揪心,我一面听着母亲“但愿奥斯瓦德不是那样!”的祈求,一面看着儿子本能般的,命定般的行为,这时候剧中那句“父辈的孽债需要儿子来偿还”结结实实地击中了我。
还有就是全剧结尾,红日东升,母亲看着自己的儿子深受病痛折磨,需要作出决定是否要亲手解脱儿子的痛苦。整个舞台被红色灯光吞没,没有任何音乐音效,只有一句一句重复的儿子的“太阳……太阳……”。一切像是要被那静静的炼狱之火一样的红光吞噬了。之后,突然黑场。心魂为之震撼。
2. 2015年3月,An Octoroon,纽约Theatre For A New Audience剧场。
An Octoroon(根据Dion Boucicault的The Octoroon改编),讲的是19世纪美国南部农场一个有八分之一黑人血统女孩的故事。原作的情节概要如果有兴趣可以参看百科页面:The Octoroon
全戏结尾部分有一个房屋爆炸的情节,常见的表现手段是灯光(例如火光)与声音(例如爆炸声)相结合,但已经被用滥了,而且在现场演出的实际效果远没有电影屏幕上的特效震撼。
这
个最新的改编版本怎么做的?因为场景设定是在农场上,所以整个舞台从开始到这个点都被棉花团覆盖,接近结尾的时候场景转移到室内,舞台上的棉花被演员用扫
帚全部扫到舞台前端排成一溜(看的时候很让人纳闷),与此同时舞台后部的布景墙在缆绳控制下直立起来,作为房屋的后墙。爆炸的前一刻,其中一名演员跳出角
色,面向观众说道:“整个农场都炸了。”他从容下台,这时候全场灯光复明,正当所有人们东张西望纳闷爆炸在哪的时候,整个布景墙向前轰然倒下,产生的气流
把舞台前面的棉花团发射到四面八方的观众席里。没有任何声光特效,只听见那巨大的“呼”的一声,然后就看到棉花团朝自己飞来,连捂脸都来不及。接着黑场,
烟雾缭绕片刻后看见一盏汽灯孤零零地在夜幕里游荡,女主角上,这是她自杀前的最后一次登场。
我坐在那,惊魂未定,完全被那种巨大的力量征服了。
鉴于这是商业演出,棉花飞弹的视频和动态图基本上不可能找到,所以只能发几张静态剧照。图一可以看到覆盖舞台的棉花团和演员身后的布景墙;图二是爆炸之后的场景;最后是整个剧场的照片,想象一下吧。
我确确实实被“击中了”。
3. 2013年11月,Mark Rylance版《理查三世》,纽约Belasco剧场。
Mark Rylance这次来纽约,《第十二夜》和《理查三世》连着演,《第十二夜》里所有人物反串。第一次现场看到能把莎剧中的人物,不论男女,都演得这么淋漓尽致,这么出彩的演员。
Mark Rylance的理查三世,在险恶毒辣里带有一丝女性的阴柔,很多时候你会觉得他是弱者(人物本来有这个意思,但他的表演更近了一步),在他凶狠的夺权计划中你甚至有站在他一边的冲动。最后他喊“一匹马,一匹马,我的王国换一匹马!”的时候,那种庆幸(邪恶最终得到惩罚)加上惋惜(多有魅力的反派啊!)带来的复杂观感太令人享受了。
4. 2013年11月,《等待戈多》,纽约Cort剧场。
这个比较勉强,但还是算上。“击中”的全部原因是:1)终于亲眼看到戈多了;2)亲眼看到Ian McKellen和Patrick Stewart同台亮相演戈多。后来上课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两个老头演技无可挑剔,但是导演彻底把戈多导坏失败了。
还有一个花絮,我的老师Gregory Mosher(也是百老汇导演)在首演终场之后大步冲到后台找到导演Sean Mathias(也是他的朋友),大声质问:“你他妈这导的是啥?你他妈这导的是啥?”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田弘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哪一句歌词瞬间击中你的心?
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瞬间击中你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