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不大,而且最近有越走越近的趋势。
宏观经济学的建模也是从微观的个体开始的,个人认为微观和宏观的最大差别在于对于微观个体描述的精细程度。比如宏观DSGE模型里面,模型的建立都是从家庭、厂商开始建模的,最后得到加总的均衡。微观也是从微观个体建模,但是由于研究目的不一样,宏观只需要一个能够跟宏观数据看起来不违背的描述,而微观的描述更为具体。换句话说,当我们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宏观)的时候,是不用考虑喜马拉雅山有多高的。
不过很多细节的微观行为可能会有深刻的宏观含义,比如“小菜单成本”、“资产负债表效应”等等,在宏观模型里面更精细的刻画微观个体潜在的可能提高宏观模型的解释能力,以及对数据的拟合程度。
而且最近的发展是,传统上宏观经济学使用的数据更加偏向于宏观加总数据,通常是时间序列数据。而现在,很多研究使用了宏观的模型以及微观数据。这可能也是个趋势吧。
所以我个人的感觉是,宏观微观很多时候并没有多么大的「代沟」。此外,如果你看中级宏微观的教科书的话,可能会给你宏微观有很大「代沟」的印象。但是如果看文献的话,有的时候我甚至不能准确的区分一篇文献究竟是宏观还是微观的。。。这个界限有的时候是非常模糊的。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慧航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把握「宽容」和「没有原则」之间的那个度?
「进化」和「适应」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