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的启动是地质学界的一场大辩论。
大陆“漂移”学说(continental drift)被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与研究后,学界目前通常接受它的进化版 — “板块构造论(plate tectonics)”。所以这个问题更恰当的问法是:板块运动是如何启动的?
———————背景介绍———————–
现代的地球上主要有两种地壳:大洋地壳(oceanic crust)与大陆地壳 (continental crust)。大洋地壳薄且重,大陆地壳厚且轻。地壳下面是热并且粘稠的地幔(看作可以流动的固体)。热对流使地幔缓慢流动,推进着大洋地壳的生长与俯冲,同时大陆地壳“浮”在地幔上,随之缓缓运动(传送带)。更多相关背景知识详见 @项校长 答案
———————背景介绍———————–
问题:
那么这种运动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呢?是何时形成的呢?
这一切要追溯到约3000Ma (3000个百万年=30亿年)。这时候的地球,被地质学家命名为太古代(Archean,桃红色-粉红色)。
太古代的地球大概长这样:
关于启动时间的辩论:
–正方–
关于板块构造启动的时间,有一群科学家认为,在太古代的末期,俯冲的启动(the onset of subduction)与大陆的生长(formation of continents) 就此开始。虽然不同的研究者研究结果具有偏差,从最年轻的800Ma,到最远古的4300Ma,这一派别更多数研究者认为是3000300Ma,即太古代末期。
–反方–
不过有一大票的知名科学家表明,现代的板块运动模式并没有在太古代就开始运作。
这里主要有两个理由:首先是理论上的,他们认为太古代的地幔实在是太热了(太干了/太湿了),无法生成可俯冲的大洋地壳。另一个理由是基于地质学上的观察所得:岩石构造学(petrotectonics)的特征,可以记录下了现代板块构造的运作。一些学者认为太古代,甚至是更晚一些的原生代岩层,都完全不具备这些板块构造的鉴定特征,所以太古代并没有板块运动。
Stern (2008, 2013)这个人持有一种极端的观点,他认为,板块构造的启动是极端缓慢的,现代板块构造始于新元古代的开始,是由另一种类似的运动模式逐渐变化发展而来的,演变持续了大约1000Ma。
Warren Hamilton是另一个反对太古代板块构造的人,他指出太古代的火山岩与现代岛弧火山岩(位于俯冲带之上)在性质上有很明显的区别,间接支持了现代的板块构造模式也许与太古代有所不同。
–中立–
另一部分人认为在他们的特定研究区域,原生代以及太古代造山带并不存在板块构造;但是他们并不能排除其他区域的太古代地层也不具板块构造。
————————————————————————————————————-
关于启动方式的辩论:
根据海底扩张理论的观点,大洋地壳被地幔热对流拉张开来,中间喷发出新鲜的拉斑玄武岩(Tholeiiete)。随着新生成的地壳逐渐远离洋中脊,这些地壳不断被冷却以及加厚,直到它们比下伏的地幔更致密时,俯冲就开始了。这个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冷却时间的重要性将在后文解释。
实际上,不只是密度可以决定俯冲的启动。大洋地壳的俯冲决定于俯冲的驱动力与浮力的平衡是否被打破 (Billen,2008)。绝大多数的现代俯冲还被已经俯冲到深处的部分拖着下沉。局部的压缩以及其他的构造应力也会帮助板块克服阻碍俯冲的浮力、粘性剪切等力。
由于太古代板块构造并不被所有科学家所接受,于是Sivoza 等人提出了另外几种不同于现代俯冲的俯冲模式,这里就不再展开了。另外,Arndt认为, 地壳的分层构造是在太古代形成的,原因是沉重的铁镁质矿物留在了地壳下部,同时轻的矿物上浮最终形成玄武岩喷发。轻重分层的地壳结构是板块俯冲的必要条件。
除了密度,另一个影响俯冲的因素还在于板块运动的速率。
–正方–
多数研究太古代地球动力学的学者们认为,由于那时的地幔比现在更热,所以地幔应该不如现在粘稠,这意味着地幔对流的速度会比现在更快。更快的对流速度加速了大洋地壳的生成与消灭(同时加速了地幔的散热),如果前提条件“板块运动与地幔对流是联动的”成立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太古代的板块运动会比现在更快,那么现代俯冲将是困难的,原因如下:
这批研究者们认为,太古代的大洋地壳被无数的扩张中轴分裂成一个个又小,运动又快速的小板块,并且多数板块最终又下沉回到了地幔中。(de Wit and Hart, 1993) 在这种模式下,板块的边缘会很难有时间达到足够俯冲的密度,如前文所说,地壳没有大于地幔的密度,则俯冲不可能发生。
–反方–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如果大陆地壳在太古代又少又稀疏的话(已被大多数学者接受),那么太古代的海洋必定超级巨大。这带来一个问题:
如果太古代的大洋地壳初始条件下比现代的大洋地壳更轻的话,俯冲将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由于太古代的海洋超级巨大,这些大洋地壳可以在巨大的海洋上漂浮相当长的时间,甚至可能达到俯冲的条件。所以小而多的板块不是唯一的可能性。
Davies (2007) and Korenaga (2006)认为,当时的上地幔又厚又粘稠,太古代的地幔对流并不会比现在更快。原因在此不详说。
–中立–
Johnson et al. (2013) 认为,现代的俯冲模式可以在太古代运作,不过只有一部分。那就是地壳的下半部分。(想象一块板子被劈开,下面一半慢慢变软弯曲,沉入了地幔)
此论一出,学界开始讨论“被劈开”的可能性,于是他们开始研究大洋地壳的物理强度,并且充分考虑了高于现在的地幔温度带来的软化,以及地幔熔融物的侵入。
关于启动方式的另一个问题是地幔温度是否保持不变/ 或者以规律的方式降温 (Herzberg et al., 2010) 。一个相关的模型解释道:“地幔柱会加速俯冲,导致脉冲式的地壳生长。上地幔会因地幔柱的到达而升温,因为地幔柱携带了地幔深处的热量。这意味着大洋地幔在当时是薄且坚硬的,并且是可俯冲的。”(其实我根本没看懂这个解释=_ =)
总结:
说了这么多,我来梳理一下其中的逻辑关系:
板块运动是如何启动的?
答:板块运动是通过板块俯冲的开始而启动的,板块俯冲是被地幔对流所带动的。
那么板块俯冲是何时、如何开始的?
时间:1.是太古代开始的。2.不是太古代开始的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不是太古代开始的?
1.因为理论表明在太古代的地幔条件不适合俯冲
2.因为他们没找到相关岩石学证据
如何:板块俯冲是由于大洋地壳密度大于上地幔而开始的。
那为什么大洋地壳密度会上升直至大于上地幔?
答:因为长时间的冷却以及加厚
如果太古代的地幔不适合俯冲,那么太古代的地壳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答:他们认为是很小的大陆,超大的海洋,海洋地壳并未俯冲而是直接陷入地幔。
问:那么如果有如此大的海洋,就有可能有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大洋地壳冷却直至可俯冲?
答:所以这并不是唯一的解释,还有可能板块运动已在太古代运作,只不过跟现代的俯冲稍有差别:当时的俯冲只能够完成地壳下半截的俯冲。
问:那么地壳是否在物理性能上有被“劈开”的可能呢?
答:影响因素过多,暂时还不知道
问:如果太古代没有俯冲,那么还有哪种可能性呢?
答:(from Stern, 2013, with permission from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上图:现代的板块构造运动,Oceanic Crust大洋地壳,Lithosphere岩石圈, Asthenosphere软流圈,Arc Crust岛弧地壳。箭头代表运动方向,红色的是岩浆活动。时间:1000Ma以内–新元古代
下图:前板块构造(水滴式)太古代,冥古代(>2500Ma)
箭头代表运动方向。地壳随着地幔对流受到两个方向的挤压,最终沉入地幔被回收。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巴甫洛夫很忙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品茶?
地震可以预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