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2016年,
在这六十三年的岁月里,
每一个浙工大人,
都在秉持着”厚德健行”的校训,
“取精用弘”的校风,
用自己的双手,
用自己的热情,
用自己对工大的爱,
书写着你和我们共同的故事。
今天,让我们穿越63年的时光,
一起走进属于工大的漫长岁月。
1953年,杭州化工学校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教育事业也开始了新的探索,你就这样应运而生,乘着万物迎新的风,一砖一瓦地将你垒成了部属中等专业学校中的佼佼者。
那时的条件虽然艰苦,但你依然尽可能地给予我们最好的条件,任我们徜徉书海、放飞理想。这一年,是你漫长岁月中的开局之年。
1954年,你迎来了6名越南学子。这是五十年代化工学校的一大亮点,也就此开启了你培养海外留学生的先河。
1958年,你从杭州化工学校升格成为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有了大专和中专。
那时,你以”勤俭办学、勤俭生产、勤工俭学”为中心开展了教育革命,带领我们走产学结合之路。
那一年,你3岁。
1960年,你第一次离开美丽的西子湖畔,迁往衢州那个”空叫禾樵客,烂柯不知归”的烂柯山,和那里的衢州化工专科学校合并成为乌溪江化工学院。
烂柯山上,黛峰翠嶂,景极幽邃;烂柯山下,书声琅琅,桃李满园。从那时起,你成为了一所本科院校。
当时著名的科学家李寿恒先生首次在中国提出了”化学工程教育”的理念,他也因此成了你化工学院的奠基人。
那一年,你7岁。
1962年,你正式更名为浙江化工学院。
1963年,你迎来了第二次迁址,重回杭州。
很快,1965年的时候你又面临第三次迁址,化工部本想将工学院迁往西安临潼,但当时的浙江省委提出了不同的想法。于是你只能第二次离开西子湖畔,重新迁回衢州,而杭州化工学校仍留在了杭州。
这就是你著名的”五年三迁”。那一年,你10岁。
1967-1977年,你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剧烈冲击,不得已长期停课闹革命。但你还是顶住了压力,坚持做研究。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本科生你只招到了200余人。
1978年的中国发生了一件家喻户晓的大事,没错,那便是改革开放。这个改变了中国走向的决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1979年,你首次开始招收研究生,虽然只有两名,但这依然是化工学院在办学模式上的一大突破。同一年,浙江省委决定以浙江化工学院为基础建设工学院。
1980年,你回到了杭州,结束了你在衢州的办学历史。
“边基建,边迁校,边办学”是你当时的办学宗旨。
1983年开始,你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高校和研究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较早地开始了国际交流合作,成为当时浙江高校发展的典范。
你的校园里不再只有单一的黄皮肤黑发黑眼睛,我们总是能听到一些不太熟练的中国话;看到一些新鲜的面孔;见到一些与我们一样充满好奇与求知欲的眼神。
他们生活在我们中,于是他们也就成了我们,在你的怀抱中,我们都是一家人。
不过,直到1984年,你才正式搬迁完毕。
那一年,你31岁。
1993年,台湾实业家张子良先生有意出资建设一座高等院校。由浙江省委推荐,你成为了张子良先生的重点考察目标。
最终,你以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直向上的发展趋势顺利通过了张子良先生的考察。
浙江化工学院正式更名为我们所熟知的浙江工业大学。
由学院升为大学,印证着你发展的光明前途。
1998年,第一个博士点申请成功,确立了你在众多浙江高校中的领先地位。不久,你合并了三所学校,促进了学校扩大教学规模。
1999年,你成立了之江学院。
2003年,屏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你终于形成了朝晖校区、屏峰校区和之江校区三校区办学的新格局。
那一年,你50岁了。
同时,你不断壮大师资力量,多方引进了包括沈寅初院士、高从堦院士在内的一大批高端人才。
2009年,你成为当时东部沿海唯一一所”省部共建”高校。
2013年,你的甲子之年,由你牵头建设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
2015年,你入选了首批“省重点建设高校”,在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路上又添新绩。
如今,我们在你的怀抱中学习、生活。
每一个清晨,我们背着书包,疾驰着奔向知识的海洋。到了中午,我们或直奔食堂,或慢慢走欣赏着你的美丽。
下课的时候,我们结伴而归。
有的人抱着篮球,正准备去球场上挥洒;有的人背着书包,迫不及待地要去校外饱餐一顿;有的人慢慢走着,思考刚刚高数课上的问题。
在这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一班又一班的校车驶出了校门……
屏峰山下的鸟语花香让人沉醉,上塘河水印证着你我的成长,青春像晨曦般在早湖的水面上闪闪发光。在你身边,快乐的事情总是这么多。
你曾像一棵小树,
虽不高大,却朝气蓬勃,
风雨来袭,但无所畏惧。
春去秋来,岁月匆匆,
无意间你已成枝繁叶茂。
时间丝毫没有消减掉你青春的活力,
反而使你愈发强健挺拔而充满力量。
2016年,
63岁的浙江工业大学,
我们的浙江工业大学。
我是你枝桠上的小鸟,
轻轻地为你歌唱;
我是你最疼爱的孩子,
无论我身在何方。
– END –
「360°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手绘:韩乐 万宇
图片:印象工大
编辑:赵彦一
排版:庞家盛
「建设青年之家·争做青年之友·讲好青年故事」
订阅号: zjut_tw
投稿邮箱:zjut_xmtgzs@126.com
新浪/腾讯微博:@浙江工业大学团委
该文章由WP-AutoPost插件自动采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