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图书馆的年代,博览群书势必要付出些金钱的代价,这对于身无余财却又渴盼读书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件囧事。这一观点的启蒙来自于中学课本《窃读记》一文,主人公没有闲钱购书,想方设法躲过书店老板的视线,才能读完想看的书。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建设,这样的情况在现阶段似乎已然不复存在,图书馆的建成使形形色色的书目触手可及。再也不用和书店管理员玩老鼠和猫的游戏,揣摩自己怎样的举动更像一个想买书的人。图书馆更是设有各式桌椅,所以腿麻也不是问题。 在图书馆发展越来越向便利高效靠拢时,令人难过的却是精神阅读的缺失。当一个完整体系建成时,可悲的是,能好好利用的大批人群并非同时存在着。我有些羡慕《窃读记》主人公单纯的读书愿望,读书于她而言,是个纯粹的爱好,更是个即使做出牺牲也快乐的爱好。我也羡慕着那些七八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也许生不逢时,遇上文革,被迫下乡,可是在田埂上仍然有着背诵马克思精神的青年,没有强加于他们身上的课程,就只是信仰。来往于图书馆的那段时间,我也曾暗暗 我心目中的图书馆,最好有除却外在设施的文化环境,可以简陋但不可庸俗,可以设施不全但不可装腔作势。我心目中的读者,不会把图书馆当作自习教室,他们能够在接触各流派的书籍作家后,有着自己的挑剔和喜爱,能有时间做这种不带着功利心的纯粹闲事。毕竟,阅读和学习并不是一回事。
观察那些往来于图书馆的同学,更多的坐在桌前做着功课,忙碌于电脑文件,或低头摆弄手机。倒是很少有同学所捧之书不是热门小说类的,看书架上书的破烂程度便能大致推算出翻阅的遍数。忙碌的人总有忙碌的理由,但我觉得自古以来便有着饱读诗书这个传统,读点爱读的书本不该是件难事。
该文章由WP-AutoPost插件自动采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