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文/动拍伽利略)
        生活着一种形同蜥蜴的哺乳动物,它们在上世纪60年代还是比较常见的,如今已面临绝灭。

人们的印象中似乎都是身披柔软光滑的皮毛;在陆地上步伐矫健,跑得飞快;有的性情温和,有的张牙舞爪的动物形象。尽管绝大多数的哺乳类就是如此,但其中也有个例。有这么一种动物,从头部一直到尾部的背面长有相互叠压的角质鳞片,由于四肢又短又粗,因此行走时腹部看起来接近地面,使早期的科研工作者误以为这是大型的蜥蜴,而这种动物就是穿山甲。

能“穿山”的“铁甲”

“穿山甲”这个名字给人第一感觉很奇怪,不太像动物的名称,不过这名字却充分体现出这种动物的习性与样貌。穿山甲通常生活在既炎热又潮湿的森林中,挖洞是它们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为了打造住所、觅食和躲避敌害,它们挖出的洞穴内往往会有岔路,有的岔路会通往其它出口,而每只穿山甲最多能有200个藏身之所,在4平方公里的活动区域中,每天都会藏在不同的洞穴内,因此很难被发现。

1

洞穴对穿山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栖身之所

穿山甲属于夜行动物,常会选择夜深人静的夜间外出觅食,一对锋利的前爪钉进树干,带动身体向上爬行,依靠敏锐的嗅觉寻找蚂蚁、白蚁等蚁类,用类似挖掘机般的前爪拨开蚁窝,从口吻中探出约有20公分长并附有粘稠唾液的舌头伸入窝中来回沾食蚂蚁来吃。与其他昆虫相比,蚂蚁含有更多的维生素B和矿物质,它们为穿山甲的鳞片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来强化硬度。为了寻找食物,穿山甲每日会消耗身体一半的热量,由于消耗量大,因此每天只能行动约4个小时。即使它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也会因为能量消耗过多而突然睡着。

2

台北动物园的穿山甲企图够到栖架上的取食器

穿山甲体长30到55厘米,尾长21到38厘米。除了面部和腹部外,它们浑身都被300多块鳞片所包裹。鳞片,作为穿山甲的重要标志,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当穿山甲正大快朵颐地吃着蚂蚁的时候,鳞片可以紧紧闭合,以防止蚂蚁大军的反击。如若遇到危险时,它会立即弯下腰,将脸扎进后腿之间,尾巴环绕到背部,将全身捲成为球状,同时鳞片会把最尖锐的一端指向敌人,这样完美的防御措施,保障了自己的要害不会受到外敌攻击。

3

浑身布满鳞片的穿山甲家族在哺乳动物中绝无仅有

但也并非总能为它提供便利。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下,穿山甲偶尔也会跑出来活动。因为它们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缘故,鳞片很快会升温,这时候,需要立刻找到能够避暑的地方,否则就会暴晒而亡。如果附近实在找不到遮阴之所,泡水塘倒是不错的选择。别看它们平时走起路来不紧不慢、大摇大摆的,狗刨式泳技却相当不赖。在划水的过程中,尾巴被当做桨来使用,不停摆动,这样独特的游泳身段,令人远远望去,误以为是鱼,因此穿山甲还有“鲮鲤”这个名字。

绝种危机从口中来

一直以来,人们相信只有穿山甲的鳞片在治疗风湿病和神经痛、通经下乳等方面效果显著。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穿山甲的鳞片只是通过皮肤角质化形成的,成分和我们的指甲相同,都属于角质素。根据科研人员检测,穿山甲片与猪、牛、羊的蹄甲作氨基酸和无机物分析无显著差异。临床试验将穿山甲片与猪蹄甲煅烧后研磨成细粉,分别入药,在妇产科病房采用双盲法试验,发现二者的催乳功效无异,这也难怪多年来没有报道患者吃了假冒穿山甲片出事或抱怨无效的。由此可见,所谓穿山甲片特有的神奇功效只不过是古人的癔想所致,完全可以找到替代品。

从前,我在网上见到一则消息,有人匆忙搭乘凌晨的一班飞机,为的就是到一个地方吃一顿难得的穿山甲大餐,理由居然是“穿山甲现在越来越少了,再不吃以后可就吃不到了。”首先,穿山甲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非法买卖、捕杀、甚至吃均属违法行为。可是一部分人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到一处极度隐蔽的非法餐馆来消费。到底什么原因令穿山甲沦为餐桌上的“常客”呢?出于迷信,人们觉得食用野生动物能够“大补”;身体不适的食客以为穿山甲的肉能够用来“食疗”;甚至还有孕妇认为穿山甲肉有“下奶”的功效,因此生完孩子后要炖一锅穿山甲汤来吃;更有人心生越是濒危的动物,吃起来越能够炫耀身份的畸形消费心态。事实上,野生环境下的穿山甲每天都要在洞内呆20个小时,由于栖息地经常下雨,所以洞内非常阴暗、潮湿,使穿山甲身上到处都是寄生虫和细菌。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曾对穿山甲做过体检,发现穿山甲的鳞片下布满好几种寄生虫,他用指甲进行简单处理,不一会儿,地上掉落了上百只吸血蜱虫。这样“不卫生”的动物,很难想象人吃下去能对身体有什么益处。

4

本应保护穿山甲的鳞片竟会对其带来灭顶之灾

尽管如此,我国每年对穿山甲的需求量竟高达20万只,其中作为药用和食用大致各占一半。在2008年的调查显示,我国的穿山甲数量大约在25000到49000只之间。由此可见,如果我国消费的穿山甲全部来自于国内,那么这些穿山甲还不够一年消费量的五分之一。

也许有人会很疑惑,既然穿山甲的市场需求量这么大,养殖场来搞养殖利用行不行?实际穿山甲在国内确实没有养殖成功后上市销售的先例。曾有少数养殖机构做过尝试,无论从饲料配备、生长繁育、疫情防护等环节的难度之大超乎想象。即便真的成功繁殖,成年穿山甲一年只能繁殖一胎,还需要几年的成长阶段方可成年。这种缓慢的繁殖速率和种群基数,根本无法作为商业利用。就算有养殖场声称繁育穿山甲很成功,可以投入市场销售,这背后一多半是打着养殖的招牌,暗地里非法捕捉野生穿山甲。

既然穿山甲的鳞片可以找到替代品,肉没有滋补功效,还是请放过它们吧。

穿山甲为何需要保护?

穿山甲这个名称从狭义上来讲特指中华穿山甲这个物种,上文介绍的动物就是这种;广义上来说,穿山甲又指哺乳纲-鳞甲目下的所有种类,而鳞甲目下只有一个穿山甲科。穿山甲科中只包括8个物种,分别是中华穿山甲、马来穿山甲、印度穿山甲、菲律宾穿山甲、南非穿山甲、大穿山甲、长尾穿山甲、树穿山甲。其中前4种生活在亚洲,而后4种生活在非洲。我国共分布有3种穿山甲,即中华穿山甲、马来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曾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广泛分布的中华穿山甲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定义为极危物种。极危是个什么概念?仅仅距离灭绝有一步之遥!原因是严重被人类盗猎取肉、剥鳞。

5

被救下不久的马来穿山甲,表情还是那么失魂落魄,显然在获救前受了不少罪

曾经有人这样问我。穿山甲要灭绝就灭绝吧,又不会对我的生活造成影响,保护野生动物有什么用?这是一个有针对性而又很严肃的问题。

在包罗万象的自然界当中,每一个物种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物种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一个物种的灭绝,将会使周遭物种相继消失,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老鼠是深受人们所憎恶的动物,倘若它们的天敌如黄鼠狼都被制成毛笔了、野猫都被做成大衣了、赤狐都被做成围脖了、猫头鹰都被鹰贩子捉走了等,人类把老鼠的天敌都消灭了,结果会怎样呢?鼠群会充斥大街小巷,引发各种疫情蔓延。

我们都知道穿山甲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蚁类,其中白蚁靠肠道内共生的鞭毛虫,可以消化掉一切富含纤维和半纤维物质,因此对农业、林业甚至建筑业等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它们会无声无息地蛀蚀家中的家具、衣物、书籍、钢筋混凝土等,而一只穿山甲在一夜之间能够吃掉300到400克的白蚁或其他蚁类,并且取食量会随着体重增长而增加。我们可以换算一下,如果每年有10万只穿山甲被非法交易,那么将会有30吨蚁类得以幸存,这不得不说对生态所造成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因此,就算不出于人道主义保护,为了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穿山甲刻不容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