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么就从第1个开始,它不是蚂蚁,是雌性蚁蜂。
蚁蜂和蚂蚁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两者都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胡蜂总科,然后蚁蜂属于蚁蜂科,蚂蚁属于蚁科。所以不难理解它们在外形类似的同时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雄性有翅而雌性无翅,这就更像蚂蚁了。
但蚁蜂和蚂蚁也有很多差异,首先它们个头大得多,比如雌性西方毛蚁蜂体长将近2厘米,而且覆盖着鲜艳的橙红色绒毛——那是一种警戒色,快速奔跑、腹部摩擦发声和怪味都是它们的防御措施,在必要时还会亮出它们“蜂”的本性:一根长度超过半厘米的蛰刺,足以击退一头牛,而且可以反复蛰刺,不像蜜蜂蛰完就死了。
它们像很多膜翅目昆虫一样有半寄生的习性,雌蜂在地面奔跑觅食,最终找到方头泥蜂在地面筑的巢,把卵产近蜂巢中,以泥蜂的幼虫和蜂蜜为食。
·2·
这个最容易识破,它是一只管蛛[照片直接来源]。
很多蜘蛛都拟态成蚂蚁,这首先是因为它们的生活空间高度重叠,其次更重要的,蚂蚁是大多数捕食者讨厌的猎物,因为蚂蚁不但难吃,而且集群攻击又爬又咬,很不好对付,蜘蛛拟态成蚂蚁可以狐假虎威;同时,有的蜘蛛不嫌蚂蚁难吃,那么拟态成蚂蚁也容易混迹蚁群,唱木马计吃个饱,更加一箭双雕了。
这个物种的具体动机一时间没有查到可靠文献,但蜘蛛和蚂蚁先天存在着巨大的解剖鸿沟,强大的进化之力因此显而易见:Myrmecium属的管蛛进化出了葫芦型的头胸部,模拟蚂蚁的头部和胸部;腹部基部变得很细,模拟蚂蚁的细腰;腿变得细长而尖,尤其最后几节像极了蚂蚁。
但破绽也很明显:蜘蛛没有触角,没有复眼,就算能用须肢冒充蚂蚁的大颚,脑袋仍然光秃秃地缺点儿什么,更早糟的是蜘蛛比蚂蚁多两条腿——照片中这只受过伤缺了一条,反而更像些。
·3·
这个稍难一点,但仔细看也很容易,它还是一只管蛛。[图片来源]
比起上一只管蛛,Pranburia Manhoppi巧妙地解决了“没有触角没有复眼,却多出来两条腿”的问题:它们把两条前腿举在前方紧紧并住,有两个膨大带黑斑的关节对齐了恰好就是一个蚂蚁头,更远端的腿节继续用来冒充蚂蚁的触角,原本的头胸部就整体当作蚂蚁的胸部了。这在昆虫和蜘蛛的小世界里已经天衣无缝,但实在人类更大的分辨率和更高的视角下,还是很容易识破。
·4·
这个是昆虫,少了很多解剖上的差异,但破绽也仍然明显——这是一只螳螂的若虫。[图片来源]
刚孵化的螳螂非常弱小,运动缓慢,常常拟态成蚂蚁保护自己——只要够黑就差不多,螳螂的解剖特征毫不遮掩:丝状的触角、特别细长的胸部、大型的复眼、三角形的头部,以及最无法遮掩的,镰刀形的捕捉足。
这个小家伙发现在圭亚那的凯厄图尔瀑布(Kaieteur Falls)附近,那是世界上水流量最大的单体瀑布。
·5·
这一只既有亲缘又有拟态,需要放得极大才看出关键破绽——它是一只雌性螯蜂。[图片来源]
螯蜂科比刚才的蚁蜂科距离蚁科更远,它是青蜂总科下一个比较小的科,雌性也常常无翅,体型很小,真的和蚂蚁差不多——但是凑近了仔细看,就会发现它们有一对特别奇怪的前腿:不但肌肉发达,而且好像多一节。
那原来是一对螯!
螯在节肢动物中非常多见,然而昆虫作为节肢动物中最庞大繁荣的类群却很少有螯,这非常奇怪,我们猜测这是进化早期的某种基因连锁,就像无论长颈鹿还是猪,真兽总是只有7节颈椎——但进化总能创造意外,雌性螯蜂的前肢专门用来抓握它的婴儿粮——叶蝉或蜡蝉的若虫。
雌蜂会像上图那样,抓住若虫,然后弯过腹部,在猎物体节的缝隙里产下一粒卵,幼虫孵化后就像肿瘤一样从体表吸取宿主的血淋巴,直至长大。
这只蜡蝉若虫的翅芽下寄生了一只螯蜂的幼虫,螯蜂的幼虫是个浑圆的球,很难弄掉
除了前足以外,螯蜂比蚂蚁更依靠视力,所以它们的复眼也偏大很多。
·6·
这一张难度更高,但有了前面的经验,我们仍然能推测它的真实身份:螽斯[图像来源]
螽斯和螳螂一样,是渐变态昆虫,它们的若虫与成虫生活环境类似,但没有翅,这给拟态成蚂蚁带来很多便利。图上这只属于一个著名的拟态蚂蚁的属,Macroxiphus啊,它们的若虫不但黑,而且窄胸细腰,很像蚂蚁,但破绽也依然明显:直翅目标志性的跳跃足明晃晃的,口器上还有唇须,那对修长的丝状触角也很露馅。
·7·
这个是所有拟态中最成功的一例,很多昆虫学家都要看第二眼才能发现破绽——它是一只蛛缘蝽。[图像来源]
蛛缘蝽是半翅目属于异翅亚目蝽象下目缘蝽总科,与蝽象关系很近,也是渐变态发育,这一科有很多物种的若虫像极了蚂蚁,前面几种纷纷露馅的触角和足都成功复制——只有口器这样关系生存的鉴别特征无法改变:仔细看,它们的脑袋下面有根针,那就是半翅目标志性的刺吸式口器,蚜虫用它吸取植物的筛管液,臭虫用它吸血,猎蝽用它吸昆虫的血淋巴,蛛缘蝽则用它吸取植物幼嫩种子里的胚乳,所以有时候能给农业带来损失。
当然也和其它几个渐变态昆虫一样,它们一旦性成熟就再也不像蚂蚁,很容易识别了。
*题图里的昆虫也是蛛缘蝽的若虫。
现在你知道昆虫学家的野外考察是多么艰辛的工作了吧?昆虫纲独占地球生物75%以上的物种,它们在微小的世界里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无所不用其极,除了与繁殖和取食密切相关的局部特征以外,都可能在亲缘物种间乃至自己的一生中发生巨大的差异,却在不同的类群间混淆视听。如果再有其它陆生节肢动物进来捣乱,那就更要看花老眼了。
最后要提醒大家,物种进化的动力只有两个: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与昆虫怎么“想”没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