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老师问我有没有时间,说徐星老师想让我给一种即将发表的小型恐龙绘制一些插图,绘制古生物科学插图这就是我的工作嘛,不过我绘画恐龙题材非常少,但又不舍得不试试~~就还是壮着胆子答应下来了。我需要完成的这个小家伙就是最近在IVPP在线发表论文中刊发为了纪念杨钟健老先生诞辰的新种小小盗龙—杨氏钟建龙(Zhongjianosaurus yangi)。
前期的准备工作并没有什么太可说的,徐老师电话里和我交代了一些大体事项,然后我和徐老师主要就往来电子邮件进行沟通。徐老师首先叮嘱了某些骨骼需要注意的事项、一些破损椎骨数量细节等问题,然后就把工作交到了我手里。
首先在拿到化石照片后,仔细观察化石,然后逐一确定并描绘出化石石板上保存的全部骨骼。同时按照徐老师叮嘱的需要特殊注意的部分骨骼进行形态纠正。
第二步计算比例、参考亲缘关系接近的驰龙类来逐一补完骨骼,并重塑骨架。期间感谢我所学生秦子川、胡晗针对胸骨、叉骨形态等问题进行的指点讨论、惠先生提供的骨盆结构细节资料。
随后参考现代鸟类大致在草稿纸上确定肌肉复原轮廓,并制作相关的前期工作的结构参考示意图。
身体羽毛覆盖后的形态结构,是比较麻烦的的一个事情,因为化石上根本没有保存,徐星老师在这个时期针对四肢羽毛长度做了非常仔细的叮嘱,综合他的观点和意见并参考其它小盗龙类标本起,完成了最后一张羽毛覆盖结构参考示意图。
后期感谢国家地理张瑜先生、南川伍德凤梨先生就羽毛结构、形态等方面问题给予的有益帮助,谢谢死党薛先生让我参观拍照其饲养的眼镜球胸鸽,其运动形态和足部覆羽结构着实对我帮助很大。整合这一阶段的积累,最后设定了需求姿态的草图初稿。
然后根据羽毛结构素材和参考,逐步完成羽毛细节,最后完成草图定型稿。利用拷贝台腾画出一张线条白稿存储归档,然后再用浅色铅笔描画外轮廓和每一片羽毛轮廓,开始正式画稿上色。
因为徐星已经为这种小恐龙定下了基础颜色和纹理大体模式,在利用初稿进行纹理细化后。开始用浅色铅笔为画面铺垫基础色。这个过程比较烦人,因为要以片羽毛一片羽毛的画和处理边缘关系,手和眼经常很快就疲倦了,耗时比较长~前后用了大约3天时间。
铺垫好基础色后,我开始用中华牌18色彩色铅笔为其重叠铺色,主要用了黑、蓝色系、绿色系、紫色、粉色和黄色系的铅笔。中华牌铅笔每个批次的颜色和质量都有差别,而且颜色很难彻底深下去,这个阶段也比较耗时~~同样一片羽毛要叠色2~5次,还需要修改边缘,前后耗时大概将近4天左右(并不是故意说多辛苦,手绘嘛,就是略微要麻烦一些~每个人手法不一样,各自的速度也不一样)。在重复叠色完成后,我将画稿扫描进了电脑,利用软件PS对其进行整体颜色加深和局部颜色调整。
在达到我满意的效果后,将之前归档的线条白稿扫描。将两张画稿重叠,再利用PS擦掉白色纹理部分的遮盖,并再次调整整体、细节姿态和颜色,最后完成终稿。幸运的是徐星老师对这个小家伙还是挺满意的,这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能把几个目地古兽都整理复原出来,看来以后努力努力,整理复原一下恐龙也未尝不可嘛。
说回正话,至此这个石板上的小家伙就重新“活”过来了!虽然我并不知道它生前是否就是这个样子、这个体色,但我想在没有证实之前,这或许就是一个无限接近真实的容颜了吧。
有时候朋友们会的说你工作很牛X啊、很厉害balabalabala~~但我并不认为自己做的是一门多么唬人或者厉害的工作,它严格说并不是科学的产物~虽然完成它的确是建在在很多科学研究和有实际观察的基础上。它对于古生物学的研究方面的帮助非常非常之少,我没有办法说这是“很重要的”,甚至它都算不上是“必须的”,在我看来“古生物复原”只是为古生物研究成果这个“锦绣花团”上又再来了一次小小的“锦上添花”,有它更好~没有也是无所谓的。
我自知自己的绘画功底能力并不好,毕竟不是八大美院大门派里出身,在学校时~专业能力又是频频被老师吐槽,但我唯一庆幸的是我算是一个细心和肯花心思时间在自己喜好食物上面的人,大约这是老师前辈、朋友死党的都看在眼里了,所以大家都很给面子。但我自己很清楚,不是我画的多好,只是大家抬举捧场而已。
其实就工作来说,可能我前面花费一些时间做的积累和前期工作~~ 找一个会画动物的、美术能力稍微好点的人就都都可以省略,拿来就直接可以画, 反正也不会差很多。这样稍微偷懒点工作也不是不可以,但我就不、偏不这样!这里我是有自己的贪欲的,我希望我能了解我眼前的这些家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不想只要个“答案”,我想要的是“为什么、凭什么”,所以麻烦就麻烦点吧~不过这种工作中的各个方面的小积累,带给我的快感和满足感真的是非常让人痛快的。
好了,不多说了,该努力就努力吧~~虽然我也不知道自己最后能努力出个什么成果,但总之先努力着再说,老天爷应该总归会奖励勤劳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