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檸軒)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同年7月11日,日本内阁经过几天的开会决定,大规模调动军队,全面侵华。日本向中国不宣而战,日本违反国际法的做法令中国一度措手不及,日军以为自己真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
东京大本营每天都跟日本国民报道“捷报”,同时不遗余力丑化中国军民的形象。
而中国军民并没有坐以待毙,大家同仇敌忾,团结起来,准备一雪国耻。
中华民族的抗战全面爆发后,有那么一支部队,穿着单衣短裤和农家手打的草鞋,平时军姿歪歪斜斜,身体单薄瘦弱,最不被看好,都认为他们是注定当炮灰的军阀斗争牺牲品;但他们成功制约了日军的精锐力量,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军魂。他们就是来自四川的“川军”。当时日本国内的报纸曾大肆片面的宣传,并讽刺川军没作战能力,“像娘们一样,趁早回家洗尿布去吧”。在旧时代,骂男人像女性似乎是很高级别的侮辱。就连国内舆论和某他地区友军也对川军不抱希望。人人都说,和“中央军”比,这些川军就像后妈养的一样吃亏,完全是充数的杂牌军。
我们从几个瞬间,见微知著,看川人抗战的传奇历史。
1:“花枝招展,吊儿郎当双枪将”
其他地区友军毫不客气地说,川军的被服不够,管理松散,装备一直不到位,拉出来行军时,根本不像是一支军队,看起来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散兵游勇。川军身上有蓝军服、黄军服、各种军阀自己的制服、甚至自己家带来的老百姓衣服。其他军队和长官说,这是一支“花枝招展”的队伍。
很多人因为上个世纪的影视剧『傻儿师长』、『抓壮丁』等相对片面搞笑、夸张的情节,就以为川军都是“大烟鬼”、瘾君子和非自愿强征来的壮丁。这么看待他们,不仅非常片面刻板,而且很不公平。
就算是『傻儿师长』男主人公的原型范绍增,也是一位自动拉起队伍往前冲的抗日名将,并不是电视剧演绎的那种滑稽搞笑的样子。
像当时很多军阀手下的雇佣军一样,川军战士的确普遍都是没什么文化的农民子弟。这些人以前只知道当兵“吃粮拿军饷”,跟着自己的军阀长官混,抗战开始后,他们有了为国杀敌的意识;大家都说是去“打国仗”,“这仗是为国家打的,虽然日军还没来四川,我们要打出去,把他们挡在四川外,保卫家乡和祖国”。很多朴素的巴蜀百姓尽管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却纷纷尽力抗战,群情激愤的四川青年每天都在主动报名上前线。哪怕在家是独生子,哪怕还没成家,哪怕兄弟全入伍,国难当前,很多人选择出川抗日。四川省政府各地的征兵站天天排长队,哪有壮丁主动送上门去的呢?不是应该逃走躲避吗?虽然知道打仗是要流血牺牲的,想偷奸耍滑不是没办法,但当时的川军绝大部分都是自愿去的,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憋屈窝囊的打内战,这是为了保家卫国,不做亡国奴!
(这里有一位平日爱唱川剧的老票友,姓王,人称“者大爷”,这是他给儿子的“死字旗”。平时热爱生活,一旦家国有难,绝对奋不顾身往前冲。身为父亲,深明大义,不是一定让儿子去死,好男儿为国家捐躯死得才有价值。)
很多人可能误会了,以为还像清末的风气一样,以为川军是一滩稀泥,不仅训练不佳,还满身鸦片烟瘾。川军被不少同时期的外地人说成“吊儿郎当双枪将”,说川军都是一手拿枪,另一手烟枪的大烟鬼;其实川军战士身上携带的是旱烟杆,这是来自习惯种水稻的南方农民的一种生活习惯。过去的水田有很多蚊虫叮咬,吸旱烟只是劳动人民一种提神驱虫的方式。上个世纪的很多卫生习惯并不科学,但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能说川军是吸毒者。众所周知,上个世纪的社会名流也有不少人染毒,如张学良能戒毒,便活得很久;末代皇后婉容因为戒不掉鸦片病死在监狱里。大家更知道,毒品很昂贵,旧社会的鸦片能当货币用,有时比“法币”好使得多。普通老百姓吸不起毒,一旦染上就会丧失劳动力,更别说打仗了。所以有人说川军是拿烟枪的,这话也真的是冤枉他们了。
(缺衣少穿的川军,却把力量辐射到了全国甚至印度和缅甸。他们一样也是人民子弟兵!)
2:“瘦骨伶仃,小四川守住大上海”
据统计,当时参加抗战的中国军人中,每五个军人里就有一个四川籍军人。他们装备最烂,吃得最差,家乡受到轰炸,却士气高昂,誓死杀敌。识字的军人写下遗书,回家探亲告别,没文化的也尽量告诉家人,“我出去打日本,这是报国!”
要知道,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四川刚刚经历过一场历史罕见的大饥荒。曾经的“天府之国”几乎成为炼狱。
本来食不果腹的川人们头脑却很清醒,就在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还饿着肚子的四川人就开始了抗日救亡运动。全面抗战,一致对外,以前都在内战战场上见面的川军们掉转枪口,下决心一定把侵略者赶出去。
上至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和诸位将领,下至打着赤脚在街上叫卖的报童,得到消息的四川人凝聚起来,从1937年7月8日开始直到抗战胜利,四川每个城镇县乡的广场和集市上,为抗战募捐的钱箱从来没空过,连最底层的乞丐和妓女都捐出了自己的微薄收入。很多平日节俭的家庭妇女上街“献金”,毫不犹豫地取下耳环戒指,拿出陪嫁首饰,放在募捐箱里,再抱起孩子匆匆离去。
资料:
1937年7月7日,中共发起的“四川省各界抗敌后援会”成立。从此,全川抗日救亡运动有了统一的合法的领导机构。
1937 年7月~8月,“重庆各界抗敌后援会”、重庆“青年职业互助会”、“重庆妇女救国会”先后成立。9月,“成都工人抗敌工作团”、“四川青年救国会”和“四川妇女抗敌后援会”于成都成立。重庆、温江、绵阳、万县、达县、宜宾、泸州等地,也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群众大会,呼吁人民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据统计,全省约有120个市县先后建立抗日救亡组织。
我们先来看看,曾经被人最不看好的川军出川抗战时,装备精良、补给充足的日军正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惨祸。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会战,被川军的杨森一部赶上了。川军很多都是农村来的新兵,刚经历了大饥荒好歹没饿死的他们,还按照农民打扮戴着斗笠,有的没有军服就穿自己的土布衬衫、多数使用四川土造的枪,甚至身背砍刀,在民国26年上战场时,拿着民国元年制造的武器;可他们面对的是日军最精锐的虎狼之师。杨森的第20军总共有14000人左右,其中在淞沪会战中为国捐躯的超过万人以上。在分配给川军的地点陈家行,他们打出了优异成绩,守住了阵地。川军开始赢回荣誉。
据川军幸存老兵回忆,敌人在狂轰滥炸,而川军基本上没见过机械化作战是什么样的,没人见过飞机坦克,更对每天升起来的观测用的飞艇和热气球束手无策。战役开始头三天,装备、战术上都落后的川军对“长得像铁皮的乌龟王八”的坦克,无从下手;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日军重机枪一通扫射。很多刚刚投入战斗的基层战士是还没来得及接受军事训练的农村孩子,硬是在用汉阳造和老套筒枪抵挡压倒性优势的日军攻势。中国军人身边触目皆是战友遗体,头上是时刻轰鸣的飞机投弹;掩体工事时刻被炸坏,还要在战斗间隙抓紧修复。
(资料:坚持了七天七夜之后,26师四个团长阵亡两个,14个营长伤亡13个,连排长伤亡250多……全师仅剩下七百名还能站起的士兵,伤亡率高达90%!然而阵地依然没有丢!因此,26师被评为淞沪会战中最优秀的部队之一。)
国弱民穷,惨遭蹂躏的中国,当时根本谈不上空军力量和制空权。中国军方的飞机不是残,就是破;但仍有视死如归,与日军出云号舰同归于尽之悲壮战例。
空军中有名将乐以琴,(1914—1937)四川芦山人,空军第4航空大队22中队分队长,在南京保卫战中不幸殉国。
松井石根等日方指挥官本想“3个月灭亡中国”,每一寸地皮都被轰炸过,每一处房屋都带着伤,中国军民的热血浸透了这片土地。中方在淞沪会战中用了3个月和日军苦缠苦斗,伤亡33万多人,是日军伤亡的5.5倍。1937年8月16日至1937年12月2日在江阴展开的江阴海战,最后由于泄密,中国海军全军覆灭。
南京保卫战,面对日军精锐军力“牛岛师团”,川军145师师长饶国华用劣势兵力殊死对抗。在阵地失守时,本已负伤、只剩约一个营兵力的饶国华将军面对日军劝降厉声怒斥,“小日本,当年威廉二世强盛一时,不免败亡,今日你虽猖獗,终有破灭的一天!”(威廉二世,德国君主,发动过一战。笔者注)
饶国华于1937年12月1日举枪自尽,慷慨成仁。以死报国的饶国华是川军当中第一位以身殉国的高级将领,而他只是千千万万铁血川军中的一员,这份名单还很长很长。
“一个星期打光一个师”,就算是这样,淞沪会战仍然给日军重创,中国在失去60%精锐部队的情况下,用血肉之躯拖住日军的进攻的铁蹄,给全世界看到中国誓死抗战到底的精神和态度,给中国政府和工业向内地转移争取了喘息时间。日本记住了中国不屈服,为了给中国人精神上制造打击,在南京沦陷后,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中華門爆破の瞬間(1937年12月12日午後零時10分),南京中华门被被炸毁的瞬间
(川军中首先率部出征打淞沪会战这场硬仗的杨森。)
资料:1937年9月,川军第20军在杨森的率领下开赴上海参战。该军是川军中最穷的部队,装备也最差。据何聘儒回忆:第20军26师装备是“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的枪使用过久,来复线都没有了,还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武器之窳(yu3,粗劣、懒惰、瘦弱等意思,笔者注)劣,可以想见……”(高华《王铭章殉国与川军抗战》)但就是以如此装备,26师成为淞沪战役中战绩最优的五个师之一,此足以显示川军之英勇。该师官兵在淞沪战场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全师4个团长,两个阵亡。14个营长,伤亡13个,连、排长共伤亡250余名。每个连留存下来的士兵仅三五人,最多不过八九人……全师4000多人,这场仗打后仅剩下600多人!10月15日,八0四团奉命收复失掉的阵地。团长向文彬率部当夜恶战,夺回了阵地,但全团官兵,营长只剩彭焕文1人,连排长非伤即死,无一幸免,排长剩下4个,士兵只剩120余人!向文彬在‘一天中的三小时内,由中校升上校,由上校晋升少将’。”(高华《王铭章殉国与川军抗战》)
20军的其他部队的战斗同样惨烈,据第20军第124师第805团团部少尉见习官胡忆初回忆说:“当然我团的伤亡也很大。说来真是骇人听闻,深约2米的战壕,在战争开始时,人们还要站在踏脚坑上才看得出去,随后战壕逐渐被战士的血肉填满了,此时死尸堆集竟比战壕还高,活着的人是用先烈的血肉作掩体,继续打击敌人的……全团数千人参战最后只剩下150名官兵,其中很多还是轻伤未离队的。”(胡忆初《川军第一三四师在南翔战斗中》,《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抗日战争》P530)
1938年2月16日,日本国的御前会议认为,“日本应该不扩大战局,但要保证目前的战果,1938年夏天不打仗,本年度任务是保证国力储备,为1939年以后在中国的战争做准备”(日本也想打持久战);但对外表现的“不扩大”行为,表现为厉兵秣马,深入中华腹地,这可难免让从九一八开始没少受罪的中国人感觉到,这就是赤裸裸的开战吧?
3:“最优秀的日本师团扔下坦克战略转移”
台儿庄,一个本来非常小的地方,因为那场战役名扬海内外。和中国不同,日本说法是“中方胜利的宣传,日方的战略撤退”。
(日方的官方资料,本想用装甲部队横扫中国的,发现没那么顺利。)
1938年5月25日,在徐州会谈的日方高级指挥官寺内寿一(右)和畑俊六(左)
(王铭章,出身贫困、为人朴实的四川军人,为抗战早期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右侧为王铭章牺牲后,蒋介石的题词。)
日方自明治维新以后一直在海外战场没失败过。山东台儿庄是他们“帝国军威”丢面子的地方。世人皆知正规军血染台儿庄的胜利,很少人会记得那个为人憨厚的四川军人王铭章。
(图为纪录片截屏,他是在滕县备战的川军士兵,就是这样明显的肋骨,就是这样嶙峋的身板,就是这样的川军战士在滕县死守了72小时以上,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
资料: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何应钦正奉命在川康整军,裁减川军。一者,为避免其嫡系部队被裁减,二者,为抗日之民族大计,刘湘主动致电蒋介石请缨出川杀敌。1937年7月底,国民政府在南京筹备召开国防会议。刘湘发言明确反对蒋介石以消灭地方势力为目的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公开宣布:“要抗战才能救亡图存,才能深得民心;要攘外才能安内。……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千万石。……四川所有人力财力,均可贡献于国家。”(郭汝瑰《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川军力量分散,到各个地区协同作战,他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是我国较早摒弃门阀意识,褪去军阀作风的一支军队。基于民族大义,四川政府主席刘湘将他们带出四川,大家知道很多人再也回不去了,但义无反顾。刘湘自己也回不去了,他出川之前就是个病号,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的万国医院因为胃出血(或上消化道出血)病逝(有人传言刘因与蒋介石关于川军的领导权争执问题死于阴谋,证据不足,并不可信)。刘湘的遗言里没有一句私事,全是关于抗日。刘湘遗言说,“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另有说法为刘湘死于1938年1月23日,武汉医院;此为误传。)
(刘湘在1934年)
刘湘不在了以后,在山西饱受排挤的部分川军,有相当不少冻饿而死。基本生存都成问题时,他们仍坚持和日军展开肉搏战。川军白天行军,晚上熬夜打草鞋,抱着自己的砍刀和衣而睡。“枕戈待旦”这个词给他们用真的是恰如其分,但光靠顽强的意志和爱国心不能取暖,在太原会战战场没被打死的川军,很多倒在寒冷的三晋大地上。
一次晋军败退顾不上的军械库就要落到日军手里,川军说不如我们去接管好了。从仓库拿了物质的川军被阎锡山打报告,说这是土匪抢劫行为。阎锡山自己没说他没兑现给被服物资的承诺。川军名将邓锡侯落泪,哀叹这部分川军没人要,李宗仁说,“我要”。
在1958年的回忆录里,李宗仁说,“诸葛亮扎草人迷惑敌人,这些川军总比草人好些吧。”
李宗仁的第五战区有“杂牌军收容所”的“美称”。
王铭章将军就是这支川军队伍的将领之一。
李宗仁要求第41军122师王铭章守住滕县,拖住敌人三天。王铭章在看到日军的装备和兵力后对同僚说,“我们要死在这个地方了”。
青山处处埋忠骨,跟迎着敌人打的杨森一样,爱兵如子的王铭章尽管舍不得自己一手带来的队伍拼死打光,还是下令死守滕县,与城共存亡!守城的就是被日方媒体调侃丑化为“一群娘们”的那一批川军。他们只有约3000来人,最好的武器就是手榴弹和对祖国的赤胆忠心。
日本比较官方的媒体说身着不规范军服的王铭章部队是“一群女子游击队,马上就要随着蒋介石的笛声翩翩起舞的一群亡灵……何必穿成这样在这儿找死?”
(维基上暂时找不到赤柴的照片,用纪录片截屏代替。)
日方攻打滕县的将领是步兵第十联队长,赤柴八重藏。他也算是个中国通,人称“鬼赤柴”。赤柴并没有轻敌冒进,而是打扮成中国农民跑到县城乡下到处刺探情报。赤柴写出了很详细的调查报告,称“四川兵就像我国东北地区农民,穿草鞋在山区行走极为灵活;虽士兵多来自山村,但军官中不乏受过蒋介石教育者,故而不可小觑”等等。赤柴为人剽悍、作战勇猛,手下的第十联队是1874年亲自接受明治天皇授旗的明星、标兵、样板联队。敌人作为精锐部队、又有优势火力保证,王铭章等川军弟兄遭到了地狱般的猛烈攻击。
激战48小时后,看到赤柴调查到的“未经训练的农民兵”根本是难啃的硬骨头,日军出动了20多架飞机和数十辆坦克、装甲车,用飞机轰炸来掩护地面部队猛攻。到战斗第三天,城里一片焦土,3000多川军只剩下数百人,其中尚且包括约300名不能行动的伤兵。
1938年3月17日,日军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把城墙撕开了豁口,蚕食着街道。
但阵地还在!王铭章本已经完成了“拖住敌人72小时”的任务,可他没有撤。如果自己和还能行动的部下出去,那些无法搬运的伤员怎么办?让他们等着日军来吗?王铭章决定打,打到剩最后一个人为止。带出来的都是同乡子弟,一起抗日就是同袍弟兄;人称“袍哥”将军的王铭章没有背弃部下,他带着最后的人安顿了伤员后,来到十字街中心指挥战斗。
由于城墙已破,街面上没有掩护,和敌人打遭遇战极其危险。王铭章被日军的机枪扫射,身中7弹,壮烈殉国。同时殉难的还有参谋长赵渭滨和124师参谋长邹绍孟等人。听闻长官殉国,重伤员们一起拉响了身边的手榴弹,“跟王将军一起,回四川去”!
笔者认为就是因为日军截获了王铭章的求救电报,他们才会放心的出现在十字街。“敌以炮火猛轰我城内及东南角城墙,东关附近又被冲毁数段,敌兵登城,经我反击,毙敌无数,已将其击退,若友军深夜无消息,则孤城危矣!”
滕县一战,血洗了国民对川军“只会打内战”的成见。
滕县守军与敌鏖战至3月18日,用肉体对抗机械化部队,最后只有17人突围。
王铭章生前最后发给孙震的电文是“决心死拼,以报国家。”
友军不是不来,是一下火车就被日军打散了。
以前有些博物馆资料包括影视剧都说,王铭章中弹后,为免做俘虏而用手枪自杀。后经证实为误传。
资料:滕县之战,王铭章将军指挥第四十一军,挫敌凶锋,阻敌锐进,为徐州一带中国军队的集结赢得了时间,也使日军第十师团受到较大损失,为之后的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徐州会战的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高度评价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国民政府对王铭章将军奋勇抗战给予高度评价,并追赠为陆军上将;王将军灵枢经武汉、重庆、成都运回其家乡新都,沿途各地纷纷隆重举行悼念、祭奠仪式。在武汉举行迎灵公祭仪式时中共中央代表吴玉章、董必武,八路军代表罗炳辉、齐光、《新华日报》代表吴克坚等前往参加。吴克坚致悼词说:”王师长等殉国烈士的鲜血,不仅洗涤了他们在川军二十年的罪愆,而且更加振奋了全国军民枪口一致对外的民族精神。他们是对得起四川的父老、对得起国家的。王师长是我们炎黄的优秀子孙,是保国卫民的英勇战士,是中国的模范军人,他的死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中国人民,他的勋名将永垂史册,他的精神将永远不死!”毛泽东和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等还联名撰赠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2005年,王铭章将军的遗孀、年近百岁的叶亚华女士和儿子王道纲(黄埔军校25期)叶落归根,定居四川成都。王铭章将军在奔赴抗日战场的前夕,曾有:”誓以必死报国,将积年薪俸所得酌留赡家及子女教育之用,余以建立公用事业”、”我很有决心在新都办一所学校,为家长谋利”的夙愿,为缅怀先烈,秉承王将军的遗志,王将军夫人遂将其所收租谷和1.2万元抚恤金作办学经费,拨出王铭章将军墓园对面的田业40余亩(后又增加20亩)作校址,于1941年9月创建私立铭章中学(解放后更名为”四川省新都中学”,后又改为”四川省成都市新都第一中学”并沿用至今)。
而这一仗是日军的伤痛,当冈山县的伤亡名单见报,有的伤亡日军家属觉得战果和媒体说的不同,愤怒地去砸赤柴八重藏家的玻璃。而赤柴本人后背负伤,打了破伤风针,郁闷了很久。
(日军的瞭望楼,占据的地形不错,他们一向喜欢仔细侦查。)
(激战的中方军队,军人为国,死得其所。)
(图为川军老兵叶光文接受采访的视频截图,他在讲述极其惨烈的滕县保卫战。)
(1938年6月,在黄河泛滥地区作战的中国军队。)
此后,没人再说川军是杂牌军,大家都记住了五个字,“无川不成军”!
我们来看几个鲜血凝成的数字:
抗战8年,四川出兵总计约340万人,征兵数量占全国20%以上,正面战场抗日军队每五六人中就有一个四川人;平均每17个四川人中就有一人上前线,川军转战7万里;约等于3次长征!川军参加了中国战场抗击日军的28个大型会战、战役;守卫全部前线战场1/5的国土,他们伤亡、失踪64.6万余人,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位居全国之首。
4:“陪都重庆,陪你受难,饿死不欠公粮;工农兵学商,来我大后方,党政国机关,四川来供养”
资料:据官方统计,1938–1944年的7年间,日本侵略者至少出动飞机7380架次以上,对四川的66个市、县进行了至少321天的战略轰炸和扫射,投下的炸弹至少有26826枚。四川民众被炸死22500余人,炸伤26000余人。仅对58个市县的统计,大轰炸就造成了民众财产损失至少在1500亿元以上,尚不包括全省公有财产的损失。
四川全省遭受了堪比英国伦敦和考文垂大轰炸的惨烈空袭。因为重庆成为陪都,日军对于四川的攻势非常频繁。日军力图从心理上和生活中给中国人民压力;但轰炸的间隙,是四川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和生产。
战时号召“每天只吃两餐”,老百姓的确是勒紧裤腰带,省下口粮支前抗日。有人说,“宁可吃观音土,一粒公粮都不欠”!从1941年至1945年,四川田赋共征收谷物8404万石,占全国征收谷物总量的1/3以上。
除了节衣缩食,送出自己的骨肉和积蓄,四川人民还无私的出动很多民工,他们日夜修建机场、公路和参与到军工厂的军械制造工作中。川人服工役的据统计有300万人以上。
资料:为了保障抗战运输通畅,四川动员250万民工抢修川陕、川黔、川滇、川湘四条公路干线,新建扩建空军基地33处。1943年12月,四川动员29个县的50万民工,仅用半年时间抢修出新津、邛崃、彭山、广汉4个战略轰炸机场和5个驱逐机机场,这些机场立即在抗战中派上用场。1944年6月中旬至年底,美国B29轰炸机群从成都平原各机场起飞,共对日本本土和日本占领地投弹3626吨。
(图为推着叫做“鸡公车”的小独轮车的四川民工。就是靠这样的简陋工具和一双双四川人民的手,推动着建设,推动着胜利。)
随着沿海省份沦陷,产盐区的食盐无法运到各地。四川自贡生产的井盐就成了战时食盐的主要来源。自贡自1937年至1941年间共增产200万担井盐,外调满足湘鄂等省的食盐需要。
四川先后接纳和安置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各类机关57个,各级公务人员5000人、迁川高校48所,师生20000多人。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学者,都是在四川的庇护下,才得以继续研究和维持生活。四川更是接收了难以计数的难民,这些增加的人都是要吃饭的。
全面抗战,让军阀割据的中国放下分歧,让中国人民凝聚起来,让半独立的四川和全民族拧成了一股绳;从此,没人再敢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没人再敢质疑川军的战斗力。
川军的大无畏与奉献,不仅是四川人民的优秀品质,更代表着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可以挺过一切黑暗,克服一切困难,赢得一切挑战。
请记住,那支部队叫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