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heldon

标题头

为了搞科研,他们付出血的代价。

封面900x500

蚊子01_00

蚊子01_01

蚊子01_02

蚊子01_03

蚊子01_04






·
·
·
·
·
·

蚊子01_05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发现,
把蒿草、艾草晒干以后搓成绳子,
点着以后会发出浓烈的气味,
能起到驱蚊的作用。

蚊子01_06

19世纪时,
美国商人Jumticoff发现,
高加索地区的一些部落,
将一种菊花头晾干以后磨成粉,
可以防止身上长虱子。

这种粉后来被人叫做波斯粉,
用来磨粉的菊花就是除虫菊。

蚊子01_07

于是,
除虫菊成了一种
能挣钱的经济作物,
世界各地都争相引入种植。

日本人上山英一郎听说后,
想起中国人烧的火绳,
便请工匠把除虫菊的粉末
加工成螺旋状的香,
这便是最早的蚊香。

蚊子01_08

除虫菊的杀虫成分,
叫做除虫菊酯
对蚊子来说,
这是一种能麻痹神经的毒素。

蚊子01_09

天然的除虫菊酯虽然有效,
但是它非常怕阳光照。
于是,
科学家通过实验,
用化学合成的方法,
研制出了几代拟除虫菊酯
这便是现代蚊香的常见成分。

蚊子01_10

蚊子01_11

驱蚊液顾名思义,
只能驱蚊,不能杀蚊。
它的发明要追溯到1942年,
美国农业部在奥兰多实验室,
开展的一起大规模喂蚊子实验。

蚊子01_12

这个实验分为四个部分:

蚊子01_13

为了找到答案,
奥兰多实验室的科学家们,
下苦工用笨办法,
共测试了一万多种化学配方。

蚊子01_14

在第四组实验中,
为了测试哪种驱蚊成分最好用,
科学家找来一群精壮小伙,
请他们戴上手套伸出胳膊,
分别涂上6241种化学物质,
看看有多少蚊子会扑上去叮咬。

蚊子02_15

蚊子的日子也不怎么轻松。
4000只老老少少被关在
大大小小的笼子里。
要吃没吃,要喝没喝。

就算有胳膊伸进来喂它们,
它们也不一定敢往上扑,
因为胳膊上有各种奇怪的气味。

蚊子02_16

每隔一段时间,
科学家都要换一批新蚊子。

因为一个笼子里的蚊子
喂过几次之后就疲了,
就算有干净的胳膊伸进去,
也没几只蚊子很快扑上去,
这会导致数据不准确。

蚊子02_17

就是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
科学家经过6年的实验发现,
有一种物质的驱蚊效果最好,
叫做N,N-二乙基苯甲酰胺

可惜,
这种物质会刺激皮肤,
无法大规模推广。

蚊子02_18

就像拟除虫菊酯一样,
科学家继续用化学方法研究,
终于在它的33种衍生物中,
找到了一种无毒无刺激,
驱蚊持续时间长的化合物,
并将它命名为避蚊胺

蚊子02_19

蚊子02_20

蚊子02_21






·
·
·
·
·
·

蚊子02_22

蚊子02_23

蚊子02_24

蚊子02_25

二维码最后版本

对白:牛猫
美指:牛猫
绘制:赏鉴
排版:胡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