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云无心
本文是今日头条签约稿件,媒体转载需经作者授权,个人微信欢迎转发
跟各种营销人员拍脑袋想出来的“健康卖点”不同,益生菌有着“科学理论”上的合理性。这几年,肠道菌的研究堪称营养健康领域最热门的领域。越来越多的科学论文显示,人体肠道内的菌群构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它们的状态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减肥、免疫能力、癌症、自闭症……越来越多的人体健康状况跟肠道菌搭上了关系。
“调节肠道菌”,也就成了一个时髦的卖点。而“益生菌”,类似于空投一些好细菌到肠道中,期望它们除暴安良,维护“肠界大同”,从而保障人体健康。
这个理念当然是很美好。
也确实有许多严肃的科研论文,显示补充益生菌对健康的好处。
但是,在目前,我还是不会向公众推荐服用“益生菌”产品。
首先,“益生菌”要发挥作用,必须要有“特定功能的细菌”“有足够的量达到胃肠”并且“对人体产生明确的健康好处”三条基本要求。而目前所发表的关于益生菌的研究,很多都是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这些研究当然很有学术价值,但也只是具有学术价值而已。它们可以指引科学家进行下一步的研究,但并不能“证明”这些细菌对人体的功效。
其次,有很多关于肠道菌的研究,是说肠道菌的种类和状态跟人体的某些生理指标有关。但是,这跟“补充了这种细菌,就能够改善这些生理指标”并不是一回事。至少,还需要证明吃下去的细菌能够有足够的量达到肠道,并且立足下来发挥生理作用才行。
第三,有一些临床试验显示了补充特定细菌对于消化道症状的帮助,比如减少腹泻时间等等,但是这跟“治疗腹泻”尤其是“预防腹泻”也并非一回事。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益生菌”,跟市场上销售的“益生菌”产品,并不是一回事。科学研究中,科学家有足够的能力保证所使用的细菌具有需要的活力和数量。但是作为商品,其中是不是含有宣称的细菌、细菌的活力在产销链中是不是得到保证、产品中是不是含有其他有害的“杂细菌”,消费者都无法判断。而目前,监管机构也没有建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监管标准和流程。简而言之,产品是否安全、是否有效,都是生产者自己说的。当监管机构有流程、有能力对一种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管的时候,厂家会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去保障产品的质量。但是当监管机构实质上不监管它的时候,把产品是否可靠寄希望于厂家的道德,就是一件相当不靠谱的事情。
简而言之,我不怀疑肠道菌对健康的价值,也关心科学界对肠道菌的研究进展。甚至在理论上,我也相信存在一些对于健康有好处的“益生菌”产品。但是,面对一个具体的益生菌商品,我还是只能说:
- 它是否有效,无法判断;
- 它是否安全,也无法判断;
- 是否相信它,只能基于你是否相信厂家;
- 但厂家说的是否可信,并没有公权力来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