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猛犸

世人都晓专注好,又叹臣妾做不到。

专注像是战时状态,除了维持基本功能外,大脑其他所有可调配的资源都拿来解决唯一的问题。对于现代人,长时间的专注可算是重要的竞争优势,而对于我们那些刚从树上下来不久的祖先们来说,专注则意味着不能及时发现危险。

动物的本能要求我们随时注意周遭的风吹草动并快速作出反应,并不鼓励认知资源的集中使用。大脑已经演化出了激励机制:我们频繁获得新刺激时,大脑就会开心。大脑不在乎这些新刺激有没有真正的价值——刷微博人人豆瓣非死不可停不下来的原因,往往正在于此。

幸好大脑没有堵死专注这条路,要不然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人类文明。孩子们似乎天生就有专注的能力,两岁左右的幼儿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已经和成人差不多——三十分钟左右。有些幼儿在玩玩具的时候如此专注,以至于把幼儿和玩具从房间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他都不会意识到。但是在青春期之后,人们就很少进入这样的专注状态了。各式各样的外部干扰,突然冒出来的各种想法,以及无处不在的新刺激,让人们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完成些什么。

mengma-focus-1

在少数时候,人们会进入被称为“心流”的高度集中状态: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意识不到环境的变化,感觉不到任何情绪,以效率极高的方式完成往往是创造性的工作。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心理学界对“心流”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广为大众所知之后,进入这种状态的能力开始成了知识工作者的圣杯。《DOOM》之父卡马克的专注能力一直是IT界的传奇:据说他可以在任何吵闹的环境下高效工作。有次有人打算试试看,在公司里放起了A片,只有卡马克一个人充耳不闻。后来他终于听到了声音,抬起头看了一眼,轻轻“哦”了一声,就继续敲键盘去了。

和其他大部分脑部活动类似,心流状态也是可以经由训练来达到的。在熟悉的环境下减少内外干扰,以充沛的精力去完成一些有挑战性、有趣但是可以搞定的任务,最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当然,如果平时有意识地做一些促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例如冥想和有氧运动,体验心流就会变得更容易。

和第一感觉不同的是,上述这些看起来苛刻的条件几乎都取决于我们自身的选择。做好计划安排,做一些通讯屏蔽工作就可以排除大部分外在和内在干扰,而任务的挑战性和有趣程度也可以自我调节。自杀的天才黑客亚伦·斯沃茨在一篇长博文里曾经提出过自主改变任务性质的方法:

做好一件事的秘诀,并不是说服自己必须去做,而是说服自己这件事很有趣……我被要求写几篇文章……我尽我所能地模仿各种演说体,将每个段落都写成一种不一样的风格。

专注最大的敌人是我们那个无时无刻不在冒出新主意的大脑本身。专注像是引擎全速运转,而分心则是在气缸里塞了沙子。把这些沙子清理出去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改善引擎的设计,让引擎不那么容易进沙子。进行有意识的练习才能改善我们的大脑引擎,而冥想无疑是其中最有价值的方法。虽然要掌握冥想是困难且漫长的旅程,但是我们并不必非要成为冥想大师才行。即使只是每天几分钟、持续两个月的冥想练习就可以明显提高专注能力,这绝对是值得的投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