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云无心

本文来自云无心的个人公众号,系腾讯较真平台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商业转载。

在民间,冬虫夏草被当作“名贵中药材”,有“免疫调节”“抗癌”等多种功效。近年来,“含着吃的极草”更把它推上了神坛。最近,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发表的研究,再一次让冬虫夏草备受关注。

图片来自Wikipedia

图片来自Wikipedia

冬虫夏草、虫草与极草,各是什么东西

虫草是真菌和虫的复合体,世界上具有这种特征的复合体可能多达1500种。冬虫夏草是其中的一种,目前无法人工培养,都是“纯天然”“野生”的。除了它,还有一种常见的叫做“蛹虫草”,已经实现了大规模人工培养,在市场上也被称为“虫草花”。

1951年,德国科学家在虫草中发现了一种物质,命名为“虫草素”。1974年,一种叫做“喷司他丁”的物质被发现。虫草素和喷司他丁都有抗肿瘤活性,后来发现虫草中也有喷司他丁的存在,抗癌因此就成了冬虫夏草的功效。

极草是青海一家公司生产的冬虫夏草深加工产品,宣称可以“含着吃”“功效成分的吸收率是传统产品的5倍”。

最近的这篇论文说了啥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这篇论文发表在《细胞》杂志的子刊《细胞化学生物》(Cell Chemical Biology)上。与虫草相关的主要内容有三点:

1、 冬虫夏草不能合成虫草素和喷司他丁。

2、 蛹虫草能够合成虫草素和喷司他丁。

3、 虫草素过多会引起细胞毒性。

也就是说,冬虫夏草的“抗癌功效”失去了证据支持。所谓的“抗癌成分”,反倒是在被冬虫夏草行业当做“假货”,能够大规模人工培养的蛹虫草中存在。其实前两条结论之前已经被证实,这项研究其实阐明了虫草素的合成途径及相关基因。

冬虫夏草和蛹虫草,值得去吃吗?

这项研究的价值,在于从根本上否定了冬虫夏草宣称的“抗癌”依据,它并不能“否定”冬虫夏草的“功效”——在科学逻辑上,永远只能证明 “支持功效的XX证据不成立”,而无法证明这种功效“不存在”。一种功效是否存在,只能是基于“是否有足够证据”而做出的“判断”。当“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充分”时,有人判断为“功效不存在”,而有人愿意“相信它存在,只是科学家们太笨所以还没有找到证据”。

所以,冬虫夏虫值不值得吃的问题,只能说:按照科学逻辑,答案是“不值得”;按照论辩逻辑,那么自己喜欢就好。不过,2016年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声明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并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存在较高风险。

这项研究证实了蛹虫草含有虫草素和喷司他这两种抗癌成分,那么,蛹虫草是否值得买来吃呢?

这两种成分的抗癌原理,本质上是干扰细胞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但同时,正如这项研究所显示的那样,量大的时候也会体现细胞毒性,伤害正常细胞。我们既不知道所吃的蛹虫草中含有多少虫草素,吃多少量才能抑制癌细胞,也不知道吃到多少就会体现细胞毒性,却指望贸然吃下的蛹虫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过于一厢情愿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