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果壳网,首发于腾讯较真平台,地址在这里,未经许可不得进行商业转载。

12月6日中午,一条“喝王老吉可延长10%的寿命”的消息突然刷了屏。新闻中说,“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宣布:国家863计划研究结果表明,喝王老吉可延长寿命大约10%”,“获得了华大基因总裁尹烨的高度认同”。而此后尹烨赶紧撇清,只是“礼节性点个头”而已。

其实,不管是“863计划”的虎皮,还是“广药集团董事长”“华大基因总裁”的头衔,对于喝王老吉能否“延长寿命10%”,都没有什么用。从目前披露的情况来看,“王老吉”的所谓“863计划研究”,指的是一个“功能性食品安全评价因子研究项目”的课题,其中涉及凉茶的部分,是要了解“长期服用凉茶的大鼠会不会出现慢性中毒甚至死亡的情况”——说的明明不是续命,是会不会要了命。实际上,课题组的相关人员也并不赞同“王老吉”方面的表述,按照广东疾控中心卫生毒理所主任黄俊明的说法,“实验结果是在课题组内通报的,没有对外发布。至于10%是怎么算出来的,这要问王老吉才知道,他们有他们的算法”。(详见王老吉:未必能延大鼠的寿,人就更别提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

图片来自Wikipedia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王老吉”真的想要证明自己能“续命”,到底应该怎么证明?

首先,需要明确:对照的是什么?

食品实验跟药物实验的一大区别在于:药物的“功效成分”质量小,成分单一,很容易设计出“形状外观味道”都相同但“无药效”的“安慰剂”。而食物总是含有各种成分,也就是说几乎不存在食物的“安慰剂”。

所以,当我们说一种食物具有某种功效,必须是与其他食品相比。王老吉成分是水、糖和植物提取物。当我们想要证明“王老吉具有某某功效时”,必须明确是把王老吉跟“水”对比、跟“糖水”对比,还是跟“含有糖和其他植物提取物的水(比如其他品牌的凉茶、奶茶、咖啡、果汁……)”来相比。

其次,需要明确:实验对象的食谱是什么?

因为食物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比如王老吉所含的糖和植物提取成分。而实验对象采取什么样的食谱,就会产生巨大影响。我们可以假设一种极端的情况,对照组的食谱中缺乏碳水化合物,而实验组喝的王老吉因为含有大量的糖,就会显得比对照组“更健康”。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动物实验中显示的“功效”不能直接推广到人身上!

在评估一种物质的安全性时,如果对动物实验有害,那么除非证明“危害机理”在人体中不存在,我们就需要“认为”它有害——这是“安全优先”的结果,而并不是真的“证明了”它对人体有害。

但在评估一种物质,尤其是食物的功效时,动物实验就只能指导实验设计的方向,而不能作为“有效”的证据。要想证明它“有效”,必须通过足够规模的临床试验。

最后,所有的研究,都必须发表在具有同行评议机制的学术刊物上,接受同行的审视和评估。

回过头来看,“王老吉”对“续命10%”的单方面表述,所谓研究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对照是什么?不知道!

实验对象的食谱是什么?不知道!

有临床试验吗?没有!

研究结果发表在哪里?此前是语焉不详的新闻报道,这次是在“科技头脑风暴大会”上由公司董事长宣布!

现在,你明白该如何看待此类“惊人新闻”了吗?(编辑:moogee,odette)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