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图书馆
汉字
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也是中华美学的最高体现
书法
让汉字拥有了灵动的美感
也让汉字诠释了文化的厚重
汉字之于书法
正如同中华文化之于你我
随你我身体灵活律动
因各自性情恣意表达
跟随“馆宝档案”一起
让古老的艺术
融入年轻的血液
让你我的笔端
流溢出五千年文化的璀璨
赏
●
墨
清·郑燮《满江红》
辽宁省博物院藏
《满江红》全幅以行、草为主,
兼参以篆、隶、楷的用笔,结体,
行笔或拙实,或秀润,或凝厚,或飘逸,
奔放阔达,堪称佳作。
款识:
蓦地逢君,且携手。
垆边细语,说蜀栈。
十年烽火,万山鼙鼓。
枫叶满林愁客思,黄花遍地迷归路。
叹他乡好景,最无多,难长聚。
同是客,君尤苦。
两人恨,凭谁诉。
看囊中罄矣,酒钱何处。
吾辈无端寒到此,富儿何物肥如许。
脱敝裘,付与酒家娘,摇头去。
本馆四楼中部墙壁挂有此作品的复刻版
▽
具体位置如下(见红色箭头处)
▽
轶
●
趣
郑燮轶事:那些与作者有关的事~
郑燮的书法艺术
郑燮(1693-1765),人称板桥先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
《满江红》其文
行书《满江红》是郑板桥晚年的作品,书写的是他的老师陆震(号种园)所作的《满江红 赠王正子》词一阙。
郑板桥十六岁始随陆震(字种园)学填词。陆震指导郑燮先学婉约派柳永、秦观,以婉丽为正格,再学豪放派苏轼、以豪宕为变格,奠定了郑板桥坚实的文化基础。
陆震一生视功名利禄如粪土,才气横溢而性情狂放,贫而好饮,精于古文辞,长于行草。陆震的放浪形骸也造就了板桥之狂放不羁,对郑板桥狂狷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使得其创作常表现出“握拳透爪”、“金刚努目”和“激昂慷慨”的一面。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细品《满江红》
局部图及阐释文字较多,向上滑动阅读
▼
郑板桥书法,将楷、隶为主,把楷、草、隶、篆四体融为一体,用笔方法多样,线条类似他所画的竹子。
郑板桥书法在结体上进行夸张处理,使长窄的字更加长窄,宽的更宽,斜的更斜。
章法佈局上,大小错落,上下左右互相响应,疏密相间,富有节奏韵律感。
郑板桥的笔力流畅中处处有法墉的“疲惫矣蹇”和翁方纲的“浑头浑脑”。
书中真隶行书相参、佈局上字形大小不一,书体有架势,有笔力,金石味浓,扑茂劲拔、奇秀雅逸、方方圆圆、正正斜斜、疏疏密密,排列穿插得十分灵巧和别致。
ZJUTLIB | 图书馆
了解更多趣事,请关注工大图书馆
该文章由WP-AutoPost插件自动采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