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日召开的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中国科协正式发布2023年“科创中国”系列榜单。我校郑裕国院士团队薛亚平教授课题组的“生物无机胺化技术”项目入选先导技术榜单。
利用胺化技术可以生产手性氨基酸、手性胺等含氮化合物,用于农药和医药的生产,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美元,市场需求巨大。然而,传统有机胺化技术存在诸多缺陷,如构象和组分不可控、副产物复杂、收率低等。
针对目前有机胺化过程中面临的难题,该团队结合先进的生物催化技术与合成生物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发明了“生物无机胺化”产业化技术。技术以高立体选择性、活性和稳定性的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无机氨为供体,不对称胺化合成系列手性氨基酸和手性胺,具有立体选择性高、分离纯化简易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克服了传统有机胺化方法构象和组分不可控、副产物复杂和收率低等诸多缺陷,实现近100%的选择性与近100%的转化率。通过工程技术开发,利用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了超过千个控制点的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和反馈调节,全自动化参数采集与控制,使生产效率提高50%,劳动强度降低70%以上。作为典型应用之一,实现了高光学纯L-草铵膦的万吨级生物智能制造,其技术水平分别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及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鉴定为“国际领先”。
自2020年起,中国科协已连续三年发布“科创中国”系列榜单,持续聚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推出领头雁、树立风向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郑裕国院士团队科技成果已连续第三年入选该榜单。三年来,榜单影响力持续扩大,共征集到先导技术榜、技术经理人先锋榜等各类榜单3781项,遴选发布了其中870项产学研融合典型成果、机构和人物。系列榜单的发布促成了117项入选项目与高校、产研院、孵化器、投融资机构、企业等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