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尝试说简单些。

其一:所谓写实与否,透视和光影效果是个很关键的部分。

而西方画重视透视与光影效果,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事。

即:在没有透视及光影效果的时代,西方画也不写实。

公元前的埃及壁画:

为什么中国古代人物画总是看着不那么写实?插图

公元后的拜占庭壁画:

为什么中国古代人物画总是看着不那么写实?插图1

对比一下:唐朝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为什么中国古代人物画总是看着不那么写实?插图2

南唐的《韩熙载夜宴图》:

为什么中国古代人物画总是看着不那么写实?插图3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

结论之一:文艺复兴之前,其实西画和中画的人物画,大家都差不多,因为透视和明暗对比不靠谱,所以,都不算太写实。

其二:中国也不是一开始就写意的。实际上,有一个时期,其实很重写实,尤其是宋朝画院,界画、花鸟,虽然谈不到透视光影,但都很写实重视细节。比如:宋朝的楼阁:

为什么中国古代人物画总是看着不那么写实?插图4

但是:

宋朝之后,文人画流行,大家都爱玩山水写意,这就大大降低了工笔的地位;到明朝中后期,士大夫更懒得画工笔,大多笔墨文章,求写意淋漓去了。

那时节,画肖像的,太写实会被认为不摹古,且匠气。这是士大夫掌握作画话语权的直接结果。

而欧洲那边,在透视、明暗对比出现前,其实也不算写实。比如文艺复兴期间,博鲁盖尔这幅:

为什么中国古代人物画总是看着不那么写实?插图5

对比:

为什么中国古代人物画总是看着不那么写实?插图6

其实论”写实“,也不比《清明上河图》靠谱多少吧?博鲁盖尔这幅,都已经是《清明上河图》之后几百年的作品了。

但文艺复兴之后,一切慢慢变了。

比如,以下是画圣乔托的作品,文艺复兴前期。看着依然不算写实吧?不是他老人家型打得不准,或者构图不好,或者动作失真,主要是因为没有透视明暗对比凸显质感。

为什么中国古代人物画总是看着不那么写实?插图7

以下是拉斐尔师父吉兰达约的作品,好,但依然有些 2D。

为什么中国古代人物画总是看着不那么写实?插图8

而看拉斐尔的这个,明显人体材质、开始当真了:

为什么中国古代人物画总是看着不那么写实?插图9

卡拉瓦乔是明暗对比的大师,17 世纪初无数人学他:

为什么中国古代人物画总是看着不那么写实?插图10

而之后,北方画派(荷兰)对材质和光线又有了研究,比如伦勃朗

为什么中国古代人物画总是看着不那么写实?插图11

所以:透视、明暗效果和细部质感的成熟,使得西方画,是一个极其、极其、极其、极其漫长的过程。

而哪怕到了 19 世纪,古典油画已经在透视、结构、细部描绘方面大成后,还是有些问题。比如:

为什么中国古代人物画总是看着不那么写实?插图12

安格尔这幅《大宫女》天下知名,他自己是 19 世纪前期古典画派最重要的人物,一向讲究素描的精确、透视的到位。但注意这个姑娘的脊椎骨:明显长得不靠谱,违反人体基本事实了。

即是说,到 19 世纪,透视和明暗对比效果已经很出色到足以乱真了,但在细节方面,西方画依然有不写实的一面。

实际上,莫奈、雷诺阿、西斯莱这些印象派之所以造安格尔的反,就是因为“古典画派没有画出我们眼睛所见的东西”。即:“西方古典画派,还是不够写实。”

做总结了。

早期,大家都不用透视和明暗对比时,西画人物和国画人物,其实都不算写实。

中国自宋朝画院,重视写实过一段,但宋朝之后文人画盛行,也断了工笔匠们的念想。大家都开始刷写意 + 摹古了。

欧洲自文艺复兴之后,重视透视、明暗对比、细部描述,尤其是南方画派的人体构图和北方画派的细部勾勒都发展出来后,就制造出了足以乱真的 3D 效果。

但是,哪怕到了 19 世纪,透视和明暗技法已经普及,西画在构图方面依然不算写实(参考安格尔)。所以才会出现印象派和古典派的长期斗争。

一言以蔽之,公元前一千年,大家都差不多,甚至中国画还更写实些。

之后,欧洲人走了透视和细部,而中国画家走了写意的路数。

大致如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