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结论,导致刘封悲剧的死因有两条。
一是有反叛的嫌疑,毕竟其本宗的亲属事实上成为了曹魏的人质。
二是根绝别有用心者政治投机,首鼠两端的可能性。
再考虑刘封有不救援关羽的过失,或许也有杀鸡儆猴的用意。
————————
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肯定比刘禅年长,因为刘备收养子时提到了老刘当时没有子嗣。刘备逃到荆州是建安六年的事儿,刘禅出生于建安十二年,过继刘封当在这六年之间。这六年老刘在荆州基本没闲着,招揽讨好当地名士大族的事儿没少干。刘封本家寇氏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是罗侯寇氏,长沙刘氏之甥。
罗侯寇氏何许人也,无可考,这罗侯的属地是否和先秦时期一样,也一无所知。长沙刘氏又是什么人呢?从汉景帝的庶子刘发开始算,历经两汉绵延二百八十多年的诸侯国宗室。这一支宗室在荆州根深叶茂,影响力非常大。东汉光武帝刘秀就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老刘和他们的表亲攀上关系,一副势利的小嘴脸简直昭然若揭。
土豪,友乎?
作为汉朝宗室的长沙刘氏对于曹操的态度,可能也是呈两极分化的情况。刘表在荆州的势力,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当地豪族的支持。蒯越、蒯良代表的蒯氏,以蔡瑁为首和刘表结亲的蔡氏,这几家对曹操都是鸽派。而在东线长期防守孙家并立场鲜明地支持刘琦的黄祖应该属于另一支大族黄氏,他们则是鹰派。
刘备对曹操的态度简直不用去猜测了,他就是不死不休一定要和老曹玩命的反曹铁杆。罗侯寇氏与长沙刘氏也许就是相中了老刘对曹操的强硬态度,所以愿意和他建立亲密关系。顺便说一句,别忘了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他的老婆是刘表家蔡夫人的亲姐姐,也出自蔡氏。蔡瑁这另一位姐夫黄承彦,连带他女婿这一家子,也都是不折不扣的鹰派。
所以寇封改名成刘封这件事儿,一来可能刘备真怕自己无后,二来也更多是一种政治势力的联合。悲剧的是在刘备得到诸葛亮的那一年,刘禅呱呱落地,这两件事儿估计不会有什么联系。但对刘封来说,不见得是个好消息。后继有人的老刘就是在那一年状态大勇,一把火烧了夏侯惇。
如果根据乳名阿斗和刘禅这个名字,还无法判断老刘在初期的态度,那刘禅的表字足够说明问题。刘禅表字的时间有两个可能性,一个是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另一个就是刘备称帝。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刘禅十二岁,加封王太子。
“其冠之年,即天子、诸侯十二而冠。”参考刘备的志望,他在自己儿子十二岁时为其举行冠礼,是非常可能的。刘禅的表字是公嗣,嗣禅的意思很明显,要继承刘备的帝位。刘封同学的悲剧大概于建安二十四年这一连串的重大仪式时就确定了。
不过他到底是不是因为这个死的呢?刘封死前的事件很简单,刘备不放心孟达独自进攻上庸,派刘封合军节制。随后上庸和西城的申耽、申仪投降。不久后刘封和孟达拒绝了关羽要求援军的命令。在这期间刘封和孟达不和,刘封的职位较孟达低一些,却反而欺凌后者,造成孟达不满。
后来关羽身死,孟达担心被老刘追究责任,率四千人叛投北边。曹丕开心的加封孟达建武将军、平阳亭侯,派他和夏侯尚、徐晃南下攻打三郡。申耽、申仪这两个家伙则不失时机的反叛,刘封兵败,败退成都。
在成都老刘责骂了刘封一顿,据三国志说,这时候还没有杀他的打算。但是呢,诸葛亮先生干了这件事儿:“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老刘最后狠下心,赐刘封自尽,并为之流涕。这是三国志中刘备很少数的几次掉眼泪之一。
刘封的死因,可以简单归咎于其自身的刚猛,担心老刘死后难以驯服。虽然这历来都是很稳妥的观点,不过总是有些牵强。
参考另一个义子曹真,在曹操死后就混的顺风顺水,非常受重用。曹真亲爹死的时候曹丕大概三岁左右,曹真的年龄很可能还较曹丕年长。在老曹过世后,也并没有把这个干儿子怎么样。事实上,因为血缘上的疏远,曹丕对这个干兄弟的防范比亲兄弟要宽松很多。所以说,义子不一定必然会威胁到继承人,以这个为理由判死刑,说服力不足。
再看刘备那边,是否老刘死后,就肯定钳制不了刘封呢?最简单的例子,强武桀骜的锦马超入蜀后是怎么样的?一直夹着尾巴做人,老实的不得了。虽然马超比刘备还早死一年,但若说诸葛亮压制不住一个区区刘封,他对自己也未免太没信心了。
刘封临死前,说了一句话:“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孟达这个反叛成性的二五仔之前跟刘封说什么呢?
目前可考证,他给刘封最后的言语是一封信。我把重要的信息摘录如下:
“古人有言:‘疏不间亲,新不加旧。’……今足下与汉中王,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血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远近所闻也。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私怨人情,不能不见,恐左右必有以间於汉中王矣……今足下在远,尚可假息一时;若大军遂进,足下失据而还,窃相为危之。……以足下之才,弃身来东,继嗣罗侯,不为背亲也……若足下翻然内向,非但与仆为伦,受三百户封,继统罗国而已,当更剖符大邦,为始封之君。……今足下勉之,无使狐突闭门不出。”
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事儿,既是刘封如果回到本家寇氏,是有资格继承罗侯爵位的。孟达这家伙是个有智计但没什么廉耻的碧池,叛刘璋、叛刘备、叛曹丕,最后被司马懿干掉。对他这一次的反叛究竟是临时起意,还是有蓄谋的行动,我们今天不讨论。只分析孟达这封信里对刘封透露出的信息,显然罗国属地此时在曹魏境内,这也包括刘封的本家。换言之,刘封那边有亲爹亲妈等一干人质握在曹魏手里。一下子刘封的立场就变得可疑了。与刘封不睦的孟达这封劝降信未必存了什么好心,但如果说服刘封来降,肯定是大功一件。
陈寿对于刘封的反应,写的是“封不从达言。”没听丫的挑唆。然后就悲剧了。那么刘封临死前所指的,应该就是这个归宗寇氏,继嗣封国的可能。这样一看,赐死刘封的理由就更丰满了。他不仅仅是刘备死后,可能威胁到刘禅继承权的竞争者。更多是作为一颗有人质在外,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确实是很难令人放心的身份。
但我觉得问题应该不单单如此。
陈寿在三国志蜀书里,没有把刘备放在第一,而是刘二牧传,刘焉刘璋父子。盖因为对于蜀国来说,刘焉、刘璋其实有奠基的作用。仅从刘备称帝后重用的班底中有一大票刘璋旧部就可以证明。他的皇后吴氏是东州军统领吴懿的妹妹,更曾经是刘焉的儿媳妇。
那么我们不妨来参考一下刘二牧在荆州的事迹吧。事实上,刘二牧与先主、后主在益州的事业轨迹,有一种意外的相似性。我觉得诸葛丞相应该是看到了某些相似之处,才做出了杀死刘封的决定。
为了省事儿,我直接列个简表。
1、刘焉入蜀。
2、刘焉成立东州军作为心腹武装。
3、刘焉为三子刘瑁讨了东州军统帅吴懿家有贵气的吴家妹子做媳妇。
4、刘焉攻击李傕失败,长子、次子挂点,病卒。
5、益州大族赵韪贪刘璋暗弱,拥立刘璋。
6、东州军反叛,赵韪讨伐东州军。
7、赵韪反叛,刘璋利用东州军杀死赵韪。
8、曹操加封刘瑁平寇将军,不久后刘瑁突然得狂病,病故。
看懂了吗?在刘二牧的事迹里,益州大族一直在虚以委蛇地投机。刘焉原本属意的继承人很可能是和他一起入蜀的刘瑁,所以让他和亲厚的东州军联姻。刘璋本来是和刘范、刘诞一起在长安的,刘焉初期在益州的经营他全都错过了。后来刘焉兵败,刘范、刘诞被杀,刘璋居然幸免于难,逃回了益州。
从任何方面来看,刘焉也不可能把位置留给这个没参与过任何工作,也没势力依靠的幼子。而赵韪等益州本地豪族就是贪图这一点,在刘焉死后架空了刘瑁,拥立刘璋。于是引起了东州军的兵变,不知是因为刘瑁的妥协还是战事失利,最后以赵韪胜利告终。此后刘瑁一直没有任何作为,直到突然不明不白的病死。
曹操加封刘瑁显然没按好心,是要挑起益州内乱的可能性很大。只是刘璋其人比他懦弱的外在要心狠手辣的多,能干掉把自己当傀儡的赵韪,也能干掉亲哥哥。参考刘二牧的殷鉴,再看看刘备势力当时的情况吧。刘备旧部、荆州派、益州派、东州军、巴氐人、南中人,粗略一算就是六个派系。巴氐人和南中人都是小势力,对季汉中枢起不到太大影响,顶多发动点叛乱。但此后季汉一直在荆州派和益州派的揪扯中虚耗能量。
好玩的是刘备干了和刘焉一样的事,就是和东州军结亲。这只武装的战斗力先不提,其成员以当初随刘焉入蜀的三辅士人为主。考虑到日后对陇西的攻防,东州军的人物必然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只是如果在刘备死后,留下刘封这样一个强武有军功的义子,会引起什么样的事端呢?毫无疑问,益州大族如果不对此善加利用,从中取利,那简直太对不起他们了。诸葛亮很可能是参考赵韪操纵刘璋,导致两兄弟的对抗,决定提前消灭祸根。刘备的另外两个儿子刘永、刘理都还年幼,刘禅性格仁厚。
如果益州大族没有这种政治投机的毛病,刘封本可以像曹真之于曹丕一样成为刘禅的助力。可惜的是益州豪强的前科和当时的局势,不容许有这种乐观的判断。
诸葛公的性格有个特点,就是容错率低。他面对事物时的权衡,总不会放任任何的风险。处死刘封的考量,恐怕脱不开对益州政治局势平衡的目的。把那些土著大族心里长草的机会提前断绝,减少一切引起祸乱的可能。
综上所述,导致刘封悲剧的死因有两条。
一是有反叛的嫌疑,毕竟其本宗的亲属事实上成为了曹魏的人质。
二是根绝别有用心者政治投机,首鼠两端的可能性。
再考虑刘封有不救援关羽的过失,或许也有杀鸡儆猴的用意。
顺便说个有趣的事儿。
三国志蜀书里有一章《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刘封、彭羕、廖立、李严、刘琰、魏延、杨仪,这七个人全是政治犯。除了魏延和杨仪,前五个都是诸葛亮时期被处罚的。
咱们来看看他们的成分。
刘封,刘备义子,荆州派。刘备在世时赐死。
彭羕,刘璋旧属,益州广汉人。谋反,下狱死。
廖立,刘备嫡系,荆州派。废为民,徙汶山郡。
李严,刘璋旧属,荆州人属东州军。废为民,徙梓潼郡。
刘琰,刘备旧部,豫州人。被处分者中资历最老的,被刘禅杀了弃市。
看出来了吗?基本上各派系分别整治一人,各打一棒子,毫不偏私。
要靠这种手段维持,由此大概可见季汉时期蜀中局势的错综复杂。
刘封确实很可怜。诸葛亮也真挺不容易的。
事实上,如果考虑到刘封和孟达的关系,这个问题还可以说的更复杂一点。
不过今天就言尽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