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故事中,有两种真实感,一种是逻辑的真实感,一种是环境的真实感。
“在虚构的故事中寻求真实感的人一定是脑子有问题”这句话本身是空对空,它本身所指的东西就非常模糊,是想说“在虚构的故事中寻求逻辑的真实感的人一定是脑子有问题”还是“在虚构的故事中寻求环境的真实感的人一定是脑子有问题”?这句话的解读多了去了,简直是自助餐,喜欢的人可以挑选喜欢的那款,不喜欢的人可以嫌弃不喜欢的那款,属于“想要变成名言”界下的“失败”门“模糊”纲“两头不讨好”目。
就算是虚构的故事,它也还是故事,它就算不追求环境的真实感,也必须要逻辑自洽才可以。
回到我的开头,逻辑和环境的真实感对于一个正常的对自己有要求的作家来说是同等重要的,就算是荒诞的故事,在其逻辑混乱因果诡异的表象下,深入理解依然能看到作家在其中透露的现实逻辑(话又说回来,荒诞故事本身就是为了突出现实……那就更要讲究逻辑的真实感了)。
在虚构的故事中,也需要这样的真实感,如果是有相应环境的虚构故事,你必须要把逻辑放真实,不然你的故事会和环境水土不服。
比如一个发生在汉朝的故事,开头:“老佛爷狠狠一拍桌子,檀木桌上的青花瓷盖碗呛啷一声,洒了些祁门红出来。”
又比如一个发生在法国的故事,梗概:“伊莲·拉法兰是普罗旺斯的贵族之女,因和一个叫肖恩的穷小子私通被沉了塘。”
看着就很车祸是不是。
又说虚构故事中的环境虚构,创造世界这事可真不容易,很多名气比较大的世界都不是一个人创造的,比如DND世界,比如修真世界,都是许多小说家用一本一本的书堆起来的世界共识,一个人要是真的创造出了一个逻辑自洽环境真实的世界,他必须可以封神……比如托尔金,比如JK罗林,比如吴承恩。
不要以为虚构的世界里的虚构故事就能脱离真实感,这个故事是人写的,这个世界是人创造的,这本书是给人看的,只要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人类,一个故事永远脱离不了真实感,它的行文发展要遵循某种逻辑,它就算脱离了现实世界,它也脱离不了事物发展运行的道理,脱离不了人类社会本身的公约:善良和邪恶,光明和黑暗,我方和彼方,幸福与不幸。
这些都是具有普遍性的,人类并没有认识别的什么智慧生物,所以人类在面对这些东西的时候,会作出的反应其实不会脱离人的见识——无论它多么离谱,它都会被人性紧紧框住。人既然无法不借鉴别的动物而想出真正空想的怪物,自然也无法不借鉴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见闻而想出真正虚构的故事。想要对抗这一点的作品,一定只会雷到读者,而不会被称赞——虽然于正剧其实不是想对抗这点,它只是想要通过贩售激情来捞钱而已,但是不妨碍它被我拿来做例子——不解释。
题外话,虚构的环境某种意义上对故事本身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世界设定非常有趣,结果发生的是无趣的故事,大概就要面临铺天盖地的同人,然后在未来的某一天,创始者的名字已然不可考,大家只会记得那些更好的故事和它们的作者,情何以堪……
题外话的题外话,我其实能够容忍相当一部分的环境不实——小说呀电视剧呀,这些东西主要是讲故事的,故事讲得好,讲出了好的道理,道具场地化妆不专业我都能忍,比如《灵魂摆渡》,故事讲得不好三观稀烂,拍得再好我都一黑到底,比如……一瞬间想到好多,为免被掐,还是不举例了。
— 完 —
本文作者:王莫良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关于王家卫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关于电影《费城故事》,有哪些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