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做并购,都是以搞对象的心态在进行。评价并购成败,就如评价恋爱的成败一样,我的基准有两条:

1:目的(并购战略)是否实现 – 恋爱的原始动力得到了释放
2:并购溢价是否得到补偿 – 恋爱的初始成本得到了补偿

先讲第一点:

不同的公司进行并购,其战略目的可能会大不同,比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种种(以下分类会存在交集):

1)扩张市场份额(规模经济)
并购直接竞争对手,达到消灭对手、迅速扩张市场份额的目的。比如优酷合并土豆。

2)拓展细分市场(补充产品结构)
并购行业内不同细分市场的标的,实现新的产品系列的介入。比如BAT在各个领域内的并购,目的都是迅速补充自身的产品结构,达到渗透进入各个细分市场,迅速建立优势的目的。

3)延伸产业链条
并购供应商或客户,将产业链条延伸扩张,提高营运效率和毛利水平。

4)资本的贪婪(在付钱的时候就已经算好了利润)
比如平安并购家化,不解释。

5)产业转型
自身产业难以维持,通过并购迅速转型。

6)消灭潜在的、可能的竞争对手
大吃小。

7)企图迅速做大的蛇吞象
各种小吃大。

我认为,只要并购方的并购目的最终实现,就可以认为该并购项目是成功的。正如搞对象一样,每个人欲望背后的目的都是不同的,得到了欲望的满足,就是成功的。

在并购战略失败的情况下,评价并购项目的成败,就要看第二点:并购溢价是否得到补偿。

这个标准就较为功利主义了:即在并购战略未实现的情况下,能否将该项目成功以成本或高于成本价格脱手?

高于并购溢价水平脱手不太容易,它取决但不限于:

1)并购时点的市场行情水平
比如2008-2009是海外并购的最佳机遇,那个时候的净资产都是打折来卖。而现在就是海外市场的高点,特别是欧洲市场。水涨船高,市场的宏观时机很重要。

2)尽调是否充分和谈判水平高低
尽调是发现标的问题的最好机会,也是为谈判积累筹码。

3)协同效应是否有足够溢价空间
并购后的两家公司是否能创造出大于支付溢价的并购价值?这取决于两家公司各自的优劣势配比和产业、宏观条件的配合。

4)出手时的结构设计与市场机遇
将标的出手可以有很多种可能,拆分、上市、股权转让、进行复杂的股权设计后再如何如何等等,同时还要看市场对标的的认可、理解和追捧程度。

以上诸因素都会左右项目的并购溢价能否得到补偿。

但请注意并购的首要目的一定是第一条:战略实现。如果仅以第二条作为并购的基础,这会使得并购方在进行并购项目时候容易有“抄底”的心理,而这恰恰的并购的大忌。为何?很简单,在一个相对充分竞争的市场上,没有人约的妹子,你敢约吗?要么是丑到无以复加,要么是问题大到你无法承受。

或者也会让并购方在并购时总是力压价格,而错过真正的好标的。过于吝啬,是不可能追到女神的,不是吗?

— 完 —

本文作者:蔡千年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公司并购中为什么并购一方愿意给出高于被并购一方市值很多的价格?这是怎样估值的?
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方式中,借壳上市和并购有哪些主要区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