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审计方案均是依据不放飞机,严格测试的标准来执行的,重要性原则暂请忽略

汇兑损益分为未实现及已实现两部分,由于其产生的方式不同,我们分别进行考虑。

1、未实现汇兑损益——资产负债表科目(货币资金、应收应付、外币借款等)外币项目由于汇率波动所产生的损益。每月该部分科目会根据最新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暂按人民币进行分析),折算时发生的调整金额即为未实现汇兑损益,扩展到全年,可以用来测算的公式如下:

本期未实现汇兑损益=(期末外币科目按当期汇率折算的人民币金额 – 该部分外币科目按初始入账时折算的人民币金额) – (期初外币科目按当期汇率折算的人民币金额 – 该部分外币科目按初始入账时折算的人民币金额)

对于SAP等类似的ERP系统,其科目设置时通常就有未实现汇兑损益这个科目,依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出来的数字,是完全能够实现严格相等的。(当然相等了,完全是同一个计算逻辑)

2、已实现汇兑损益——期初的外币应收款本期收到了,或者是期初的外币应付款本期用人民币支付了,或者是本期新增对外收入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于本期内收到了,这些事项对应产生的汇兑损益,我们称之为已实现汇兑损益。这部分的金额由于交易量太大,除非每一笔去分别测试,要保证一个严格意义的准确金额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跟很多人的交流中,大家也都觉得这部分的测算相当之困难,直到我自己发明了一个土办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较为有效的提高测算的精确度(也仅仅是提高精确度而已):

首先需要理清产生已实现汇兑损益的科目分别有哪些,然后分别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测算:
单独以应收账款外币项目为例,其已实现汇兑损益的产生,基本上都是由期初+本期新增的应收账款在本期间的处置所产生的。

假设1月31日新产生应收账款100万美元,该部分应收账款全部在3月31日得以收回,2-3月份期间美元汇率由6.2变成了6.1,那么1-3月已实现汇兑损益的金额=100万 x (6.1 – 6.2) 。从这个角度出发引申开来,应收账款的未实现汇兑损益与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有关。

在此基础上,我们考虑下面这个案例,本年度的外币销售收入为1000万美元,本期新增应收账款为1000玩美元(出口咱就免增值税了嘛),这部分应收款的回款天数约计90天,那么本年度该部分新增应收账款的未实现汇兑损益= 1000万 x 90天美元汇率变动。再把模型简化一下,我们认为全年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变动是线性平均的,那么公式可以变更为:应收账款未实现汇兑损益 = 1000万 x (期末美元汇率-期初美元汇率)/360 *90,推广开来,即:
应收账款未实现汇兑损益 = 本年度新增外币应收账款 x (期末外币汇率-期初外币汇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其他科目的测算也可参照上面的方法进行

但是,你也看到了,上面的计算比较复杂不说,其所选用的计算方法也是进行了大幅度简化,并做出了公司的销售平稳,汇率变动平稳、收款平稳等大量的假设。因此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也只能说是比普通的合理性分析靠谱,但还是无法脱离定性分析的范畴,也因此,除了部分客户汇兑损益金额实在太大的时候我用了这个办法确保准确性不会差的太远,大多数时候还是跟MrToyy说的一样,简单分析之后放了飞机~~~。当然如果你愿意在这个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段分析,或者将公司业务中对上述模型影响比较比较大的地方进行单独考虑,相信准确性还能有不少的提高。

不过话说回来,汇兑损益科目出问题的情况很少很少,如果能确保客户的汇兑损益是严格按照其既有流程进行计算的,逐月察看其操作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准确性还是能有保证的,这也可以看作是客户系统控制有效性的一部分。

仅供参考!

— 完 —

本文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4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和四大有什么区别?
如何进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