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用户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用户都不清楚浏览器引擎为何物。用户能够选择的是浏览器产品本身,至于底层如何实现这样的技术细节用户才不关心。
  • 从 Web 开发者看:当然是越少浏览器引擎越好,开发、测试的成本都要小得多,需要 hack 解决的 quirks 也少得多,需要加班熬夜和抓狂的时候就越少,幸福度也越高。
  • 从 Web 生态看:当然也是越少越好。Web 开发者花在兼容性上的时间越少,相对而言他们花在实现功能和稳定性上的时间就越多,这对用户和整个 Web 体验而言都是好事。
  • Web 标准是手段,不是目的。早年浏览器都是私有代码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套标准来确保 Web 不被某一家公司通过兼容性垄断而劫持【微软曾经通过 IE 干过这事】。然而 WebKit 是开源的,“coding to Web standards” 和 “coding to WebKit” 这两种哲学对于保证 Web 不被垄断这个大目标而言并没有本质不同。大不了随时 fork 嘛。
  • 现在 Web 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浏览器太少,而是体验太糟糕,特别是在越来越重要的移动平台上几乎完败给了原生 app,特别是原生 iOS app。抛开支付、渠道等客观原因不谈,单从开发的角度而言,为 iOS 这种高度统一的平台做开发的惬意和为兼容多浏览器多版本的抓狂相比,我相信没有一个思维正常的产品导向的开发者会喜欢后者。你能想像 Loren Brichter 需要花多少倍的努力才能够在三大主流浏览器中完美实现 Letterpress 的流畅体验么?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 完 —

本文作者:Rio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1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评价 Opera 浏览器弃用自家 Presto 引擎转用 WebKit?
怎样可以很好地保证网页的浏览器兼容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