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一个简单回答。

没有公式在手,不过题主可以参考伯努利公式,它描述的是势流场的性质,虽然与真实流场有一些区别,但是仍然可以作为理解流场使用。
公式描述的是动能,势能和压能的总和为沿流线积分的一个定值(定常的公式)。考虑在某一高度,势能为常量,因此公式中的变量仅剩动能和压能。压能就是指压力所造成的能量。因此,动能越大,压力越小。
流线型在流体力学中一般和钝体相对。流线型一般能够使得物体表面流体顺利地流过,因此流速较高,从而压力较低。而钝体则相反,物体表面流场速度要低一些,因此其压力就高。(以上讲的都是物体的前部,这时流场比较稳定。)
静水压力是无方向的,不过动压就有方向了,方向就是垂直于接触面。对这个动压力在物体表面做一个积分,然后将这个积分获得的合力做沿运动方向的投影,就得到了阻力。由于钝体表面压力较大,且其表面法向一般与运动方向成较小夹角,因此也具有较大的余弦值,从而钝体所受阻力更大;既流线型能够减小阻力。

以上都是基于伯努利公式所得到的结论。但是伯努利公式是有适用范围的,这是必须注意的。但是它可以给一个比较直观的定性理解。

从另外一个角度,流场在物体表面都会形成边界层。而边界层的厚度与流动的粘性阻力是正相关的。如果边界层内扰动太大,就成了湍流(turbulence),损耗更多的能量。
流线型意味着与流场的流动贴合的比较好,因此边界层是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因此粘性阻力的能耗较小。而钝体由于破坏流场的流动,而流体需要贴着其表面进行流动,能量就会损耗的多。能量的损耗,可以表现为动量的积分,动量与力的关系就差一个速度项。因此从这个角度也能够说明流线型的能耗小,可减小阻力(相对于一般形状)。

但是并不是说流线型就是最好的,这个可能可以参看“为什么高尔夫球的表面会有坑”这类问题。主要就是边界层的分离(separation)。分离后出现涡,也是能耗因素之一。这些都是目前流体力学研究的问题。

综上,我从两个角度尝试解释了流线型为什么减阻这个问题,第一个角度从伯努利方程来理解,第二个则是从边界层的角度来理解。最后也点提了流线型不一定是最好的形状(从细节角度来看),因为流动分离的原因。我有留意到题主希望用尽量数学的语言,我觉得最好呢,就是看GK Batchelor的书。

— 完 —

本文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