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赞同 @彭锦龙 知友的观点,本人简单补充一点细节。

CEPA自2003年签署之后已经历经多版补充和调整,最新一版是2013年8月的补充协议十。

最初的协议关于大陆保险市场开放的规定主要内容为:香港居民在取得中国精算师资格或内地保险从业资格后,可以在内地执业;香港保险公司可以按照市场准入的条件申请进入内地保险市场;将香港保险公司参股内地保险公司的最高股比限制从现行的10%提高到15%。

之后,大陆市场对香港保险业的开放范围逐步加大,例如合资持股比例已由15%提高到24.9%的规定,在第8份补充协议中继续放开,香港的保险经纪公司在广东设立独资保险代理公司的门坎,总资产要求由以前不低于2亿美元大降至不低于50万元,经营经验由30年降至10年。

所以,可以说降低门槛标志着内地市场走向开放。香港保险业在进入大陆市场之初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了,监管和市场的力量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健康的态势,风险控制方面也有一套完善的机制。因此,起初设置门槛最大的目的也是保护国内保险公司,给他们发展和成熟赢取时间。

其实这种思路,与内地市场对外资险企开放的节奏是类似的。截止2014年2月,香港共计159家保险公司,其中半数以上在海外注册,以英资、美资为主。市场规模处于香港前列的除了中国人寿海外公司外,多数都是外资保险公司,以英资为主。而大陆市场对香港保险主体的开放条件,相比其他外资险企,实际上是略微宽松一些的。

下面,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历程,与该问题是极其相似的。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议定书生效(内地保险市场要开放啦);

2001年12月12日,七家外资保险公司获得在中国内地的营业执照;

2001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公布;

2002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2002年2月26日,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开业;

2004年3月1日,《外国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开始实施。

截至2003年底,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7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投资设立了62个保险营业机构;

截止2004年底,保监会保费统计系统中列入的外资寿险公司19家,财险公司12家,同期的中资公司分别为8家和14家;

截止2013年底,保监会保费统计系统中列入的外资寿险公司28家,财险公司21家,同期的中资保险公司分别为41家和43家;

从数量上看,十几年过去了,在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寿、财险公司数量分别增长了47.4%和75%。但与此同时,中资保险公司的进步更为惊人,这两项数据分别为412.5%和207.1%。可以说,在监管机构和中资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大陆保险市场算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狼来了”的局面下,打开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同时,国内公司的内功与外资险企上百年的修炼差距还很远,粗放和野蛮的生长方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不再多说。

现在,金融发展局提出的继续放宽门槛的建议并不新鲜,几乎每年香港保险业的相关专家或监管人士都会拟定响应的建议对CEPA进行补充。而内地保险甚至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补充协议对相关建议采纳的程度只是一个节奏掌控的问题。从香港保险市场内部来看,其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可继续提升的空间已经不多,毕竟人口和市场都有限,要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内地市场是各家极其渴望的一块肥肉。同时,大陆依然需要香港更为先进的保险经营理念和人才引进。

所以,降低门槛逐渐开放一定是个双赢的结果。

参考:
香港保險業概況
CEPA给保险业带来了什么?
香港保险监管制度改革及启示
充实CEPA两地保险业合作内容

— 完 —

本文作者:sky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香港人移民到内地需要走什么流程,有哪些要求,费用多少?
有香港往返台北的机票,可以不用港澳通行证进入香港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