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题,我准备在小长假最后的晚上这点时间好好答答这个问题。

核心观点:这是最好的年代,对创业者是,对VC也是。

从 2013 年到现在,为什么很多在风险投资基金 (VC) 里面干得不错的投资人纷纷离职成立新基金?插图

我去吃点东西,一会回来补充详细内容。

========以下是正文==============
(以下所有内容仅限于我所比较了解一些的TMT行业)

首先知乎传统,大家都知道不问“是不是”上来就问“为什么”的问题都是耍流氓,巧合的是关于“是不是”的问题知乎之前有人提过,这里:
国内有哪些新兴的出来创业的投资人?
这个问题中,我在答案里是这样写的:

因为众多原因,去年开始到今年,这样出来的人尤其多……

而今天就让我们聊聊这些“众多”原因。为了让这些看上去“杂乱”且可能初看会觉得毫无联系的原因让非VC或者TMT行业人了解,我尽量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来解答。

现在的题目是:

从 2013 年到现在,为什么很多在风险投资基金 (VC) 里面干得不错的投资人纷纷离职成立新基金?

那么要完全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回答3个细分问题:
1、2013年到现在,VC以及相关行业发生了什么?
2、为什么那么多人离开原来的基金?
3、为什么都成立了新的基金?
我一个一个说……

1、2013年到现在,比较关注TMT的VC及相关行业发生了什么?
最大的变化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到美国上市的巨大窗口期到来。光在2014年就有我们熟悉的京东、微博、聚美、58、乐逗、智联招聘、途牛、猎豹、迅雷等,当然还有马上要上的庞然大物阿里。而在这个窗口期之前是一个非常长的窗口关闭期(12年最为明显);当时只有唯品会和中手游在美国上市,唯品会虽然后续股价疯涨但谁还记得当时的“流血上市”?谁还记得那时候一共融资6000万美金,其中4000万美金是公司的两家早期VC(红杉和DCM)给的?而中手游当时是介绍上市,并未真正融资。

窗口期对应的是什么呢?首先是资本市场的情绪,这背后又是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决定,比如美国的实体经济情况、失业率、资本市场热点、中概股表现等等。其次是这些上市公司基本后面都是有中国的VC支持的,而且一家公司基本不会只有一个投资人。所以这些公司上市等同于市场上主流VC在近两年都有IPO退出。

VC的成绩单更漂亮了之后就可以干更多的事情,比如更加激进的投资策略(因为可能有些基金已经赚够了,剩下的基金即便全赔了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比如更容易的融到下一个基金(14年年初有近10家一线美元基金的新Fund融到)。

然后结果我们都看到了,项目疯抢、价格超高、融资进度超快……
这部分详细的内容推荐看下这篇文章:
遍地VC时代 创业公司的高估值凭什么?
文章内,我的好友,红点 @谢晨星 的观点很棒,他说:

大环境变好的三个因素直接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潮。第一,美国经济市场已完全复苏,投资者对美国经济持看好态度,美国股价从去年到今年整体翻倍,最高点出现在今年3月底。;第二,上市窗口期打开,去年已有10家中概股在美上市,今年上半年又有8家上市成功,9月份还将迎来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阿里巴巴上市;第三,市场上的一线基金都融到了新的一笔资金,包括IDG、经纬、启明、顺为、GGV、蓝驰,这些基金需要在两到三年内将这些资金投资出去,甚至有一年投资上亿美金的需求。

2、为什么很多人离开原来的基金?
俩字:利益。
可能我这么说太势利了,换个说法是:一线基金核心员工(不局限是Par还是VP,甚至是投资经理)中的一些人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和获得的回报之间存在一个比较大的差距。
(我写完了,还是觉得有些势利,但现实如此)

我们简单算笔账:

如果一个基金的员工投资了一个案子,100万美金-20%;一切顺利的话公司5年后上市了市值10亿美金,中间基金没有新投入(现实情况不太可能,一般都会跟投),最后稀释到10%的股份。那么账面上这笔投资100万美金5年后变成了1亿美金。你们觉得负责这个案子的员工能分多少钱?

这里多讲一点VC是怎么赚钱的,一般VC按照基金规模算,2%+20%,2%是基金的管理费,每年计提,用途是人员工资、场地、出差这些;20%叫Carry,即基金整个结算的时候利润的20%归团队所有。VC从业者,上到GP下到基层员工,挣大钱要靠这个;而20%是按照整个基金算的,即比如7年期的5亿美金的基金,到期结算顺序是:回5亿美金本给LP(出资人)、然后80%利益给LP、剩下20%归团队。

比如一个5亿美金的基金7年后变成了15亿美金,那么结算的时候5亿先返回给LP,剩下10亿;80%给LP剩下2亿归团队;这时候问题又来了,剩下的2亿美金怎么分?
一般情况下,美元基金VP级Carry奖励是1-2%,是20%中的1-2%,也就是那2亿的1-2%,是200-400万美金,看上去也挺多的是吗?
可你要知道并不是所有基金都是赚钱的啊,而且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一个基金内干满7年啊……
那会有人问了,如果到时候基金投资的项目没挣到很多钱怎么办?甚至没挣到钱怎么办?
那就没有Carry!

所以回到我们计算之初,那个做了一笔100万美金最后变成1亿美金的从业者能分到多少钱?其实还真不一定,因为要按照基金整体算Carry;(当然也有些基金是有Deal Carry的,但并不多)顶多是那公司上市那年他年终奖金多几个月。那这事情要是轮到你,你干吗?

如果自己干呢?2%管理费你提着,给员工开工资后剩下都是你的,然后有20%Carry你先分……而除了融资之外,其他的工作内容本身没啥变化,依然是看案子,找案子,投案子,管案子,退案子。

当然除了我提及的利益,还有诸如:上升空间啊、内部斗争啊、企业文化(基金风格)啊、职业发展路径啊等诸多原因,这里不展开了,这个问题其实在今天的大互联网行业也有,大公司越来越留不下人,越来越多的人创业,原因都类似。只不过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在利益上的差别并没有VC行业创业来得这么赤裸裸。

3、为什么都成立了新的基金?
任何比较依赖“个人能力”的行业其实到最后都避免不了会出现“单干”,最简单的比如美发师、房产中介,类似的事情在VC行业也发生了。如果说2013年到今天行业大环境的变化代表了外因,很多人想离开原来的基金是内因,那么成立基金就是外因与内因共同造成的结果。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正在和硅谷当年发生类似的事情:互联网产生的暴富所带来的资金大部分又回流到了这个行业,以天使和VC的方式……

成立新基金最难的是什么?钱哪来。

进入风险投资行业的第 10 年,曹毅成立源码资本(Source Code Capital)。这家备受关注的新 VC,刚刚募集完成 1 亿美元规模的首期基金。其 LP 都是活跃在一线的实力派创业者或投资人,包括曹毅之前所在的红杉资本、美团网 CEO 王兴、今日头条 CEO 张一鸣;还有近 20 位新兴 10 亿美元级企业的 CEO、BAT、奇虎等互联企业高管、著名天使投资人和对冲基金合伙人等。

曹毅新募基金取名源码,王兴、张一鸣是LP_IT新闻
挣到钱继续回滚到这个行业,再继续支持行业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说互联网和VC其实是互相成就了。

也正是因为今天这个时点中国有了一众,注意是一众,这样有资金的“互联网土豪”们,他们愿意用早期投资的方式继续让这个行业快速的发展;而他们自己可能因为还有原来的公司或者业务需要照顾没有办法直接操盘基金,那么选择一个靠谱的甚至是合作过的一线基金的核心员工作为“合作伙伴”至少看上去是最为合理的方式,对吗?哪怕只是他们众多投资选择中的一种呢?反正钱又不多……

所以反过来看,你会发现今天成立的很多新基金,尤其是类似题主描述的原来在VC行业做得还不错的人成立的基金,都有几个比较趋同的特点:
1、新成立的基金会覆盖的比之前所在基金更早;(B-A,A-天使)
2、这个人本身之前就比较专注在某个/几个细分方向上多年;(手游是尤其明显的,这里又能延展出一些国内RMB基金、A股上市公司、券商之类也找人成立早期基金的问题,不展开了)
3、基金规模都不是特别大;(美金1-2亿,RMB1-3亿)
当然几年之后,这一波的VC中肯定有些会销声匿迹,但也一定会有基金做得风生水起。
这正像我开篇说的那样,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对创业者是,对VC也是。

最后谢邀。
以上内容谢绝任何形式转载,谢谢!

— 完 —

本文作者:庄明浩(rosicky311)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领先私募股权基金 (PE) 和风险投资 (VC) 在接触项目时抛出的诱饵包括哪些?
风险投资(VC)公司职员的收入构成如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