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得给所有看过我这篇答案的知乎用户说一声抱歉,因为自己的才疏学浅加之阅读不仔细,导致我把这篇答案的主角NRG公司(NRG Research Group)当成了香港市场研究公司(SRG),把所有本属于NRG的故事统统安在了SRG身上。我为自己的道听途说以及胡言乱语给大家造成的困扰深感不安,并且诚恳表示道歉。再次特别感谢 @王义之 对我的指点。
另:该错误已修改。

泻药
其实题主自己也已经想明白了,就是你说的那几个原因让中国市场并没有被“榨干”,票房就像是海绵,挤一挤,总还是有的,这确实是一个可以合理分配获得最大利润的地方。

让我们看看相对健全成熟的美国电影市场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几家大型市场研究公司如盖洛普、麦肯锡、Gartner、NRG在其中功不可没,他们定期为好莱坞的各大电影制片公司提供‘竞争定位’报告。
每一部电影,对不同的观众群体,有不同的吸引力,就好比口味,四川吃辣,江浙好鲜;年轻人爱喝可乐,中年爱喝白酒。而竞争定位报告就是在电影上映前,通过电话调查的结果,推断同一时期内,上映的几部电影里,在不同的观众群体里的竞争力。而电影公司就可以根据数据推测,安排档期避免竞争并做针对性的宣传。

前面有个答案里面说的“所有其他电影都是竞争对手”其实还是把资本家想得太简单了一点吧,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大家做电影,都是求财的,不是斗气的, 天雷对地火,王牌对王牌的剧情,只适合电影和小说,不适合生意人。

其中NRG公司有几个比较有名的几个故事。 NRG和好莱坞六大电影发行公司都签订了独家服务合同,它的电话调查数据是各大公司安排电影档期的标准参考文件。

当某部电影的档期与吸引同一批观众的竞争对手产生冲突的时候,相关的电影公司就能看到NRG提供的预警信息,通过比较电影在核心观众群中的吸引力,提前预判哪部电影会输掉竞争,输掉的电影,会重新安排档期——即使新的档期不怎么理想,但总比两败俱伤好。

2002年,米拉麦克斯准备发行《纽约黑帮》,梦工厂准备发行《逍遥法外》,两部电影都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都准备在12月25日圣诞节首映。 然后NRG公司发出了预警,两部电影的主要观众群体是25岁以上的男性观众,在这个群体里,两部电影的竞争力几乎相同. 于是梦工厂的联合创始人杰弗瑞-卡森伯格飞去纽约,和米拉麦克斯的老板哈维-温斯坦共进早餐,经过几次激烈的争论之后,米拉麦克斯妥协了,把首映提前了5天,放在12月20日。事后,卡森伯格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说了这么一番话:“同一天首映,对我们都没有好处……因为两家公司都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身上投资了很多钱。”

200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是暑期档中的黄金档期,这一天,派拉蒙想上映《世界大战》,华纳兄弟想上映《蝙蝠侠前传》,二十世纪福克斯想上映《神奇四侠》。 然而根据NRG公司的预警,三部电影的主要观众群,是25岁以下的青少年,在这个群体里,它们竞争力差不多,不过因为汤姆-克鲁斯的巨星光环,《世界大战》还会吸引力大批女性观众。于是根据竞争力排行榜,《世界大战》拿到了7月4日的首映权,《蝙蝠侠前传》被挪到了6月15日,《神奇四侠》后移到了7月8日,避免了激烈的竞争,三部电影的票房都大获成功。

所以自从1978年,NRG公司成立后,好莱坞基本没有再出现定位类似、题材相近大片对撼的场面。

NRG除了提供“竞争定位”报告,帮助电影发行公司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之外,还提供诸如电影和音乐,电影和电视,电影和录像带,电影和流媒体等等数据分析,这些数据,都有助于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修改行业规则,更好的适应时代变化。

而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差不多是一片空白,我不是很了解,据我所知没有……

在好莱坞,电影公司做发行,很有针对性,千方百计的把主要目标观众对电影院里赶,好比精细化种田,哪里种土豆,哪里种麦子,一清二楚,然后根据不同的种子,施不同的肥料,最大化的收获果实。

国内这方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嗯。。。本文差不多是胡言乱语 道听途说 不吝赐教 有错立改

— 完 —

本文作者:李在方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在美国人眼里是最好的影片吗?
当今国内电影市场,一部影片具备哪些条件可以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