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也老了”
当小洋洋用稚嫩纯真的话语跟她婆婆讲完他以前未曾讲过的话之后,镜头没有再给到坐在洋洋背后的他的父母和姐姐。但即便镜头不再给过去,我也能看到他们每个人眼里打转的泪水。正如坐在画面前热泪盈眶的我,心中的感动如洪水猛兽般温柔决堤。
对于台湾,我们的感情显得矛盾而尴尬。在美好的想象中会有生硬的糟糕,在糟糕的幻象中又会有晴朗的美好。一如垦丁天气晴朗时候湛蓝的天空,会被台北某条肮脏的巷道抹上污渍。在美好与糟糕之间,我们相距的不是一道海峡,而是一种文化,或者,一种社会形态。而对于后者,我们又总是显得乏力无比,因为所谓政治,就是永远都叫平民乏力。
好在还有电影,确切的说,好在还有诚意制作的电影。对于台湾电影,类似于我这种资深大陆人而言,知之甚少。尽管有领略过台湾诸多电影大师的作品,但隔着一道海峡,我始终感受不到真切的台湾。好比隔靴搔痒的时候,总觉得还不够爽。而这种不爽,蔓延开来,反而形成了一种渴望。渴望去真切体验台湾,真切感受台湾。而杨德昌的电影《一一》,却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脱下半截靴子,感受着搔痒过程中那似是而非的快感。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让我能够感受到台湾文化,甚至是台湾生活。
拍摄于千禧年前后的这部电影,用极为平凡的镜头语言刻画着极其平淡的生活,却流露着极其深刻的情感。让人在近三个小时的光影交错间,体会着家庭、亲情以及生命的意义。这样一部近似于纪录片的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惊险刺激的画面,没有天马行空的故事,与大多数华丽无比的商业电影都格格不入。但正是因为它的平淡,才展现着真实。
平淡是真或许只是对这部电影作品本身的评价,而它真正所折射出来的关于亲情、家庭、生命的意义,则完全深刻到不容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一一》就像一个有着细致观察的中年人,把他对生活的思考用最朴实的言语向我们缓慢的,细腻的,充满真情的娓娓道来。杨德昌的电影之所以总是那么令人印象深刻,并不是他技术上有多高超,或者在故事上有多出彩,而是在感情上,始终如一的真诚着。就像许鞍华的《桃姐》那样,真诚创作的作品,总是能轻易地进入观者内心。
《一一》在缓缓叙说着关于家庭、亲情以及生命意义的过程中,有几处最易触动心弦。比如吴念真饰演的家庭主人在小舅子婚宴上遇到初恋情人后,与受到女孩欺负的儿子一同默默地坐在椅子上时,能够感受到其内心所激荡的复杂情感。比如他的妻子敏敏在某一天发现自己跟母亲讲述的都是一样的话之后,极其悲伤的以泪洗面,追问自己每天在生活中到底在干什么?比如吴念真和初恋情人相距东京一同尝试回到当初的时候,吴念真敲开恋人的房门,一句朴实无华的“我从来没再爱过另一个人”让恋人彻夜痛哭。比如吴念真妻子敏敏从“山上”回家之后,坐在床上说“原来都一样,只是换了个地方”。比如小洋洋在婆婆逝去后认认真真的写下他想对婆婆说的话,在婆婆的丧礼上纯真而真挚的一字一句讲给婆婆听,讲着“我觉得,我也老了”……。这些细节其实没有任何华丽可言,但正因为如此,其源自生活的真实情感像不断从鲜花中飘逸出来的芬芳一样沁人心脾。
而电影自始至终简单而扎实的镜头带给我们的,便是一个真实的台湾。而电影中平淡的故事及语言所带给我们的,便是真实的台湾生活。我们透过这部电影,能够感受到中层阶级家庭的生活现状,而这样一个家庭,则刚好能折射台湾的生活现状。并不是那么奢华拜金,也并不是那么残酷无力。每个人都只是在为了生活而活着,有的人充满了爱活着,有的人爱的少一点,有的人,则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着。这便是生活最本质的一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烦恼。生命的意义,大抵也就是在于这充满了爱与烦恼的生活。
我们当然不能从一部电影中感受到太多,关于台湾,关于台湾人,关于台湾文化,关于台湾生活。但我们能感受到情感,那种始终会有爱维系的家庭亲情,以及不断在思考和验证的生命的意义。生活在大陆的我们何尝没有家庭亲情,没有思考生命意义,没有生活烦恼?
正如电影中所讲的那样:其实都一样,只是地方不同而已。
PS:写于2012年6月,彼时的观感实际上很为稚嫩,或许多年以后,再看这部电影,会有更多的不一样的感受吧。欢迎交流~
— 完 —
本文作者:木易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