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经历过的情况看,主要有这些:
1.看一次就出Term,而且条款极为诱人,潜在风险有:
- 对企业了解不够完善,只是凭借初步印象和企业的表面财务状况就下判断,给出Term
- 这么做的多半都不是基金的MD级,都是下面的投资经理,这么干就是为了抢项目,而不是真对企业好。
- 一旦企业签了Term,因为排他期的缘故,就会把其他真正有价值的基金在一段时间排除在外
- 因为这种基于初步判断的不确定性,导致未来做DD的时候,该经理Hold不住场面,最终导致自己的MD对项目也没兴趣,还耽误了企业的时间。
结论:如果由基金看一次就给你Term,而且还是一个Associate级别的,你最好先别签,跟其他基金再多聊聊再说。
2. 开价很高,潜在风险:
- 开价高不代表最终能以这个价格成交。开价高也不代表他就最合适。
- 开价很高的主要原因是想抢在其他基金前Hold住场面,用排他期争取DD时间
- DD完了之后,他会拖到别的基金都没兴趣看了,再来跟你砍价,反正各种理由,就是不能按原价成交。
3. 开价很低,但随便瞎许诺资源:
- 投后管理是融资很重要的环节,很多时候融资不一定是为了钱,可能更看重基金的资源
- 有些投资人开价很低,但他们会吹牛,说我们家有这个背景,那个人脉,这些客户,可以帮你怎么怎么。
- 但实际这些投资机构在你所在的城市连个鬼都没有,投完了做投后服务会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 他们的目的无非就是用这些诱惑拴在你,并且以一个很低的价格进入,仅此而已。
所以,我们一般建议企业家先别签Term,如果不是很着急用钱,多听听别的基金怎么说。最好的状况就是拿个三四份term不急不慢的挑选,然后互相制约,最后选一家自己喜欢的基金,拿到一个相对合适的价格。
— 完 —
本文作者:楠爷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4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偏好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机构(包括公募基金、PE、VC)以及券商有哪些?
天使投资、VC、PE 介入企业的节点是什么样的?分别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