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者涉及到几个概念: 充电速度、充电接口、充电设施、充电标准,以及有线/无线 充电,实际上这涉及到都是 charging flexity(充电便利性)问题。 在解决了电池的能量 密度、成本、安全性问题之后,充电便利性就成为制约电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工程实践中,面临的多数问题是trade-off的,通常是多种技术并存。无线充电的优点是充电便利性高,可以停车立刻充电,节省了充电时间,对于公交系统意义就比较大;而缺点有很多,传输功率小、传输效率低、建设成本高等。
正是由于无线充电优缺点并存,导致它只能占领一席之地而不可能取代所有充电技术。目前,较为现实的充电情景通常是3种充电方法并存,下面是我写的一个简表,可供参考(无线充电目前尚不成熟,不在表内。)
也许您要说,无线充电的这些技术上的缺点都是可以克服的啊,那时候不就取代其它技术了么?
是的,但是那个时候,恐怕电池的容量也很高,成本也很低了,这时候对充电便利性的需求就非常低了,home over-night charging可以满足大多数需求,至少对于家用乘用车来说,无线充电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至于公交系统的fast charging,高达240kW的充电功率,更多的挑战来自于对电网负载能力的考验,而不是有线/无线。
就目前与可预见的将来来说,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只能是非主流地位。充电的关键问题不在于有线/无线,而在于其它地方。
最后,关于您提到的公路上铺充电装置的想法,已经有人实现了。但关键问题还是成本。具体的核算与技术上、工程的难点就不在这里展开(地从哪里来?拆迁得国破家亡吗?),仅提供一个直观上清晰但逻辑上略有缺陷的质疑:既然公路上都是充电装置了,那您为啥不做成有轨列车呢,为啥不做成公共电车呢?
— 完 —
本文作者:张抗抗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延伸阅读:
为什么手机待机时间都这么短,直接增加电池容量不可以吗?
为什么一般AA或者AAA的一次性电池都是1.5V的,而充电电池是1.2V的?这里的电压是电动势还是预估负载之后的电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