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谢放爷邀。楼上众多大大从金融层面以及开发商层面都给予了很好的解答,这项举措带来的结果表面来看无疑问是银行的风险分摊以及开发商融资渠道弹性增大。此处不谈政府,仅谈一下这条政策释放的信号对中小型开发商的影响。
首先是银行本身风险分摊的问题。贷款模式从原先简单的双方或者三方互动模式,转变为证券化多方互动,将广大投资者纳入进来。今年伊始,很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便只做名单客户,全国前二十,全省前十,或者省会前十,中小型开发商连申报的资格都没有,以业内最先做开发贷的兴业银行为例,白名单客户要求近三年累计销售收入至少15亿元。对于大型开发商可能不算什么,但是中小型开发商却从根本上失去了机会,只能寻找综合成本更高的其他金融机构,去年15%犹嫌高,今朝15%遍难寻。楼上说的20-30%太夸张了,不知道是哪个地区,以答主所在区域,小贷公司做一年期起步的补充流动资金也才21的成本。
也在今年,不少银行房地产类的贷款也都出现了问题,出现多例到期无法偿还本金利息的情况。某公司总部近期紧急下文,10月紧急停止业务,开始检查以前的所有贷款。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危机需要转移。前几年是投资者一窝蜂地涌入房市,房价水涨船高,银行也放宽对地产业务的授信,导致不少做实体经济的企业转而进入地产行业,通过实体经济的壳进行融资,贷款用于房地产的开发建设,这种行为实不在少数,银行层面也会主动帮忙。而今暴露的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便需要广大投资者来接盘。
同时这个信号即暴露了房地产信贷业务的风险已经无法遮掩,便说明国家短时间内不会放松房地产业务板块的信贷审批,房企融资难的问题会一直并在较长时间内存在。
二是地产企业层面,开发商融资渠道增多,这只是针对大型开发商而言,实际上大型开发商在融资渠道和成本上一直都占优势,这点无须多谈。
综上来看,中小开发商短期内处境会更加艰难。
winter is coming
看来得下岗了→_→
另不是很赞同楼下一位答主的话,中小型企业做项目的确靠关系居多,但有长远规划的企业,通常不会只做一次性,他们也无力承担只做一次性的后果,因为房地产的开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涉及到了多数中小型企业融资过程中几乎都会出现的老大难问题,即短借长用导致企业资金流动受限,综合成本过高企业无力承担等问题。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小松鼠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9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