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如果能上市当然是上市好,为什么,因为上市后无论股权还是债权融资成本相比同等条件的未上市公司都低多了——比如银行融资,作为一个地级市的龙头的未上市公司,可能银行一年期贷款融资实际成本是12%,而上市公司可能就是基准利率;同样的,规范税后5000万净利的企业私募股权融1亿元的成本可能是25%的股权,而同样的上市公司可能只需要6.7%的股权;
——融资成本决定你能或者不能干很多事情。
同时,对于企业主而言,上市后与上市前的财富增值变现能力是天壤之别,还是拿5000万净利的企业来说事,假设是个人持有100%股权,上市前每年只能从5000万中拿一部分出来用,上市后所持股票的市值可能在15亿元以上,需要用钱的时候随便减持一点股票就可以了。

于是,我倒是经常听企业主谈论如何才能上市,不上市往往不是不想上,其实是不能上,比如存在税务或者业务的合规问题。

那么,上市后比较大的不好的地方在哪儿呢?除了信息披露以外,有几点:
1、税务规范。这个是普遍的但又不能明说的灰色问题,上市公司的税务是比较规范的,这会带来很高的成本,很多企业,不规范能挣钱挺滋润,税务规范利润就没了。
2、业务规范。很多企业的业务是以不合规的方式进行的,比如保健品行业这样的情况很普遍,那么上市后很多业务就不能做了。
3、控制权。成为公众公司,别人是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举牌来购买获得控制权的,而私人公司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但这本质是由于控股股东获得经济利益而承担的风险——如果控股股东保持51%以上绝对控股,不管是公众公司,还是私人企业,别人都不能夺取你的控制权(这里指绝大多数情况,不包括其他安排)。
无非是利益(股权变现)和风险(控制权)之前的权衡。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SeanTan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延伸阅读:
一个公司的上市要走哪些流程?
公司为什么要融资上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