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家长对小孩在性别认同上有怎样的期许

如果我们回顾社会学的一些跨文化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在研究非洲不同部落文化对族群的性别和个性认同影响上,发现当社会文化认同偏向于传统社会的“男性”气质,那么整个族群的性格特点也会偏向“男性”;如果文化认同偏向于“女性”气质,则族群性格特点偏向女性;如果文化认同大致中立,则族群特点是中立略偏“女性”的。(资料来源待补充)

所以,在不同的文化当中,个体的个性塑造可以很不同。可以理解为同一种植物,根据修剪方式的不同,可以长出很不一样的形态。(棉花为例,天然状态下棉花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但棉花种植的农民会对棉花枝叶仔细修剪,让它维持在矮小灌木的形态。)

故过去处于较为传统的文化里面,男女的社会认同差异明显。而当社会文化对于多样性的包容上升了以后,男女之间的社会认同界限则变得模糊

这其实是一个种树的过程。
还是以棉花为例。对于棉花而言,身处于什么样的环境、照料者的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形态和生存状态。当然棉花本身也有其自己的天性。是否完全按照其天性生长俱是最好的?这可不一定。比方说身处在农田的棉花,要是往高了长,免不了是要被砍倒的。哪怕放在自然界,这棵树的生长也并非肆无忌惮。重要的是树与环境之间要达成平衡

回到问题。身为家长,首先需要问清楚自己:对于孩子,自己的期望是什么,自己是否做好接纳孩子天性的准备,从多大程度上面接纳了?
这里面没有清楚的答案。每一步的前进都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收获与牺牲
再一次强调,大部分的育儿观并没有对错之分,仅仅是选择以及合适程度的问题。

最后说一下和小孩探讨问题的策略:

  1. 重要的是倾听和澄清。不要预设立场、不要先入为主,要搞清楚孩子的表达意味着什么。比方说男孩子喜欢粉红色,先要搞清楚理由。有可能粉红色是妈妈特别喜欢的颜色,孩子看见粉红色会想起妈妈;也有可能粉红色的布丁是他最喜欢的口味;还有可能粉红色是他最要好朋友喜欢的颜色……想要了解孩子的世界,就不能怕麻烦。
  2. 和小孩探讨感受。首先我们要聆听小孩的感受。他可能会说,当他用兰花指说清宫戏台词的时候,大人们扭曲的眉头让他觉得很好玩;他觉得和女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很舒服,因为比起运动他更喜欢玩一些安静的游戏;他觉得粉红色看起来很暖……接着,我们可以和小孩探讨与分享我们、以及他人的感受。比方说,幼儿园的朋友们怎么看你的喜好,他们喜欢你这样么?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孩子自己感受和体验当他作为一个个体身处于环境中身边人们对他的态度和反馈,让他学会做出选择和取舍
  3. 最后和小孩讨论做法。当自己的期望和他人的反应不能达成一致的时候,冲突就来了。有的冲突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比方说喜欢听的音乐和大家不同,可以选择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听。有的冲突是比较难搞的,比方说,小孩想要穿裙子。在讨论过对裙子的看法和感受之后,可能会面临“想要穿裙子”和“会被人嘲笑”的冲突。这时候“取舍”之间会变得很不容易。当这种时候出现,不妨想想上面种树的例子。

我相信只要是用心参与到孩子成长的父母,最终都能够收获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寻找“答案”的征途,多半是困难与感动共存的吧。那会是家庭生活中瑰宝。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
小孩在玩游戏的时候总是耍赖不让别人赢,怎么纠正这种行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