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如果从财务报表上看,金融是最赚钱的业务。
营收方面,消费量电子还是占据半壁江山,但是利润绝大部分来自金融和图像传感器。
如图:
索尼金融从事什么?
索尼从事的都是很传统的金融业务。
Sony金融主要面向日本国内的市场,市场相对稳定。
四大块,如图:
那么索尼金融的具体业务是什么,做的怎么样?
其实主要的只有三样,life insurance是最大的事业部。
1.Life Insurance Business
简单的说就是类似人寿的保险。
2.Non-life Insurance Business
卖车险是主要业务,还有比如说碎窗保险。
3.Banking Business
这就是传统的银行业。简单的说就是放贷款。。。
综合的详细财务示意:
综上所述,利润主要来自金融部门这个现象,与其说是Sony金融的成功,不如说是Sony最近几乎全产业的衰落和败局。Sony已经从一个国际化的巨无霸公司,慢慢蜕变为以日本为基地的区域性公司。
以上不过是列出数据罢了。
我最希望说的是:为什么我一直尊敬的Sony沦落至此?
一张图和报告说明索尼的沦落:
索尼最新财务报告:http://www.sony.net/SonyInfo/IR/financial/fr/14q1_sony.pdf
索尼,作为上个世纪全世界最成功的企业之一,给世界带来了像Walkman,数码相机,最有美感的PC等种种足以改变我们生活的产品的伟大企业,在最近的5年中快速的陨落,我见证了这一切。
陨落的不仅是Sony,原来如日中天的像奥林巴斯,夏普,松下电器这样的企业,现在也是老弱病残,大有被秋风扫落叶的味道。
Sony作为我最喜欢的企业之一,沦落至此,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是为什么?
我想从公司和国家这两个层面上说说我的思考:
从公司上讲:
首先,日本电子企业最大的失败就在于上世纪和美国在半导体产业战略上对赌的失败:
日本选择了模拟,而美国选择了数字。
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集成电路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这时候大家都面临这一个问题:
那就是信号究竟应该如何处理?
信号可以直接以模拟的形式用运算放大器(OPAMP)进行加减乘除,积分,微分的运算和处理,也可以通过模数转换器(DAC)转换成数字来进行运算。
这时候晶体管无论是集成度还是性能和现在是不可与之相比的,现在主流的CMOS还只是分支,三极管(BJT)才是主流的工艺。
所以数字电路在单个晶体管的价格上几乎和模拟一样,但是性能却大大不如模拟。
日本当时半导体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越发明集成电路的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美国人赌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会不断的按照摩尔定律进行下去,这样数字电路的性能会不断提高,这时候数字电路高集成度,无噪声,低功耗的特点将完全击败先天存在噪声,功耗缺陷的模拟电路。
而日本人认为器件性能很难按照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下去,模拟电路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主导地位,等产业做大到让人无法放弃的时候,数字电路将会是配角。
但是日本人赌输了,美国的Intel和IBM这两家公司,还就是硬生生的把摩尔定律延续了下去,这时候数字电路的优势已经碾压了模拟电路。
这种对赌就很像等离子电视和LCD的选择,选择等离子的长虹败得一塌糊涂,选择LCD的三星已经是世界老大。
战略一旦错误,挽回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Sony的伟大产品都是模拟方面的产品,比如说耳机,微单,HiFi。
其次,产业上日本人精于精工,也就是一小步一小步的创新,而美国人是创造一个全新的概念,是颠覆式的创新。
日本在世界上最有名,做的最好的产业我认为是:材料和图像传感器(Imaging Sensor,自己所在的行业,对日本佩服的五体投地)
材料产业的强大依靠的并不是理论创新或者设计手段的先进,靠的是无数次精准无误的实验找出最优解。
拿炼钢而言,日本的特种钢材是是世界上最出名的。
而炼钢,也有相图啊什么的理论,但是究竟如何配比元素,加什么,加多少,怎么加,靠的是无数次和炒菜一样的实验而最终找到最佳答案,至于为什么,谁都不知道,反正就是这样最好。
而日本的公司就是有这样的毅力和韧性,做了上万次实验,最优解还就是找到了。不仅在钢材,在成膜,半导体材料的各种领域中,日本做的几乎都是最优秀的。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蓝光LED,主要的任务就是找宽禁带的材料,所以还是实验。。。
图像传感器也是这样的行业,性能极大的取决于Pixel的掺杂浓度和传输门(Transfer Gate)的制造工艺,这个没有任何设计工具或者是精确的理论推倒,几乎全是靠一次一次的实验,而这个成本,几乎是以千万美金数量级来计算的。
日本人再次发挥了会做实验的种族天赋。。。所以现在很大一部分手机,工业高端摄像头都来自Sony。
对了,罗胖子不是还和日本富士通做Imaging Sensor的CTO为了锤子手机吃饭了吗(这算是吐槽吗?)。。。
如图:
这还只是2011年的,之后的3年,Sony的比重快速提升,如果我没有记错,已经占据了30%-40%。
做的好的都是日本企业。。。这个还是要服的。。。
但是美国人就比较懒散,哪有这种心情做一万次实验,做不出来,我创造一个别的嘛!
But,All major inventions are motivated by laziness.
于是美国人发明了手机,通用路由器,互联网这种颠覆世界的东西。
所以这样的产业基因就决定了日本的电子企业在一个有规矩的世界里可以成为优等生,但是绝不是创造一个产业的传奇。所以日本产业每当技术发生革命的时候,日子都不好过,上次是集成电路的数字和模拟,这10年是互联网产业的走与不走。
最后,企业的管理文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我想学过管理学的人都知道丰田的JIT管理,JIT管理其实是一体化的管理,也就是说整个公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找到最有效率的模式,但是代价就是缺乏创新的基因。因为创新其实就是破坏,他需要自由发挥的空间,而有剩余空间就意味着这不是当下的最优解,这两者永远是相悖的。
而在日本企业这样的空间显得过于狭小。
日本的公司文化业也是上下级非常等级森严,工作中你不可以与上司开玩笑,上司存在的意义就是命令,员工存在的意义就是服从。
要交朋友?走,下班居酒屋喝一杯!
更加难以想象的是,在日本,跳槽时甚至是要降薪的,因为人们认为人应该一辈子忠于一个企业,你跳槽的原因是在上一家企业做的不好。
所以这样的管理文化,也就决定了日本企业很难是产业革命的领导者,他只能是优等生。
在这样一个互联网颠覆的时代,日本公司的脚步都显得有些沉重。
最后,从国家角度上看:
主要就是日本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不足,所以生产成本提高,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极度依赖外贸而又不大量接收移民的国家,是毁灭性的的。
不仅如此,老龄化加上森严的公司管理文化,造成了日本公司高管的严重老龄化。
很多知名企业的董事会平均年龄将近60岁。这样的管理层架构,怎么可能在这个大踏步往前走的时代跟上步伐,甚至连往前走的勇气和拼劲都没有。日本企业并不是没有技术,而是一直在犹豫走不走。
因为政治的原因,日本在他最辉煌的时候签下了广岛协议,极大拖延,甚至是摧毁了日本公司形成绝对规模效应的进程。甚至还导致了日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巨大的泡沫,经济迎来了失去的二十年。
回到Sony金融本身,Sony为什么会做金融?
Sony做金融和GE做金融的驱动力是不一样的,GE是真的多元化,而Sony是完全另一个原因。
在日本,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和经济计划指导企业运作,完成这一任务的工具就是银行业,因为日本公司的资金来源50%以上都来自银行业,IPO只是很少的部分。
与政府有着密切关系,资金充沛的大公司,无疑是参与这场游戏的良好人选。在日本,银行与公司,公司与公司之间交叉持股,是常有的事情。在日本,大公司先天有当影子银行的天然动力和优势。
所以说,Sony金融的相对成功,其实是Sony公司整体沦落的一个投影,而这投影的背后,也许是整个世界变化的缩影吧。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张睿君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银监会用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的「8 号文」,针对的是信托还是银行?接下来会对哪些与银行相关的金融产业带来影响?
银行业务中的清算和结算分别是什么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