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不构成抄袭。
  2. 八木沼悟志本人的言论态度与我无关,我只拿两首歌雷同之处这个事实说话。
  3. 以下言论基于推测,并没有“抄袭”或者“借鉴”的实际证据。
  4. 旋律本身共同点不算多,基本上属于原创的旋律,好不好听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5. 其实在音乐圈编曲套路的“抄袭”根本不属于抄袭的范畴,只是属于风格类型的沿用,换言之——借鉴。如果每首歌曲的套路都几乎不同那也不存在“风格”这个概念了。

所以要怪就怪这首《信仰之名》所借鉴、模仿的对象《only my railgun》也即是电磁炮第一部的OP实在是太过于出名了。作为总结21世纪初经典OP不可能忽略的一首歌,这首歌曲的编曲套路在二次元宅和歌迷心里打下了太深的烙印。

  • 在Beethoven之后,你会发现很少再能听到有哪位古典作曲家会使用类似于他的“命运”动机拿来当自己的开头;
  • 在MJ之后,你会发现很少再能听到其他歌曲有类似于他《billie jean》开头的伴奏——贝斯的八音循环,再往上叠加其他声部;
  • 在周杰伦之后,你可能再也听不到《青花瓷》那种开头一小节民族鼓的敲击(附点八分+十六分打头),接着进入古筝、笛子等乐器的前奏;

……

因为这些曲目因为过于出名,过于经典而成为了icon一般的存在。听众对于这种歌的熟悉程度会超过其他名气相对较低的曲目,事实上在脑海里留下印象的就不止是旋律了,还有音色、伴奏织体等等。

就像我这首习作——《Forevex》,迄今为止只有两个人准确地说出了我是借鉴的何人之作(况且我在原作基础上修改的部分比《信》多得多),因为本身原作的知名度比较低,较少人听过。

《only my railgun》这首歌曲不仅出名,而且本身内容比较丰富,特征之处也不少,模仿它更容易“被抓把柄”:

  • 简短的前奏过后,以副歌开头,先把听众的情绪调动起来;
  • 副歌主要的伴奏声部是电子鼓loop,以及一个失真吉他、一些Arpeggio或者可能是gate类的电子音色和高频的类似bell的音色;
  • 主歌第一句非常安静,钢琴的分解和弦+镲片的敲击;
  • 再到后面刚才的伴奏声部逐渐回归,能听见这些声部较为清晰地出现,如电吉他在较高音区的分解和弦;
  • 副歌是Ab小调,主歌先是转到F小调,然后通过一个F小调的等音转换再加上连续的平行和弦等使最后一个和弦停留在原调Ab小调的属和弦上,接副歌回到原调上;
  • 人声休息间奏部分是吉他solo,第一部分是炫技,第二部分有对副歌的变化重复;

……
而《信仰之名》一曲与这首歌的共同点我已经用下划线进行了标注,可见几乎重复了前一首歌的所有主要特征。

事实上《电磁炮》动画里的另一首OP跟《omr》是同一个套路,但是改变的部分都比《信》多:
LEVEL5-judgelight- (TV size)-井内舞子

并且,《信》一首歌在编曲上音色的选择没有前者好,《omr》一曲在各个过渡的环节都有非常好听但是每次都有变化的音色填充,并且主要的伴奏音色相互之间的搭配也很融洽。联系上《信》在混音录音上的差距,还是能够明显听出来《omr》在总体电平上高过《信》,个人认为对于这种EDM歌曲来讲还是电平高些好;并且《omr》声场上更加饱满一些,《信》在某些地方稍显单薄。当然《信》本身这个水准基本也还不错。

所以早前我在微博上如此评价——“够不上抄袭,但是是极为低劣的模仿”。这种“低劣”不在于借鉴行为本身,而在于它所对应的对象,很明显没有经过足够的思考衡量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事实上,歌曲旋律的“抄袭”大家也见得不少了,其中有些不乏属于“冤案”,任何一个作曲者都不能完全避免雷同巧合的可能性;但是像《信仰之名》这首歌虽然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抄袭”,但是毫无疑问嫌疑却更大。无抄袭之名,但是其本质却更加恶劣。

利益相关:对TFBOYS路人态度,另请参考我的话题经验。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KLEXRAX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