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仅做一个科普吧,抛砖引玉,详细的业务内容和操作需要具体从事的人员来解答。
银行每天都在做的业务其实还真是存款取款,做项目放贷。不过和普通老百姓感觉的有一定出入。比如,存款。都知道银行拉存款,但银行需要的是稳定的存款,不是今天存进100W,明天就取走100w这种,起码你得留个20W在我行吧!
题主提到银行体系,那这个体系中肯定不能只有银行,还有企业、监管机构、中央银行。这几者我会以银行为主题,尽量穿插在叙述中,而不专门说明。
想了下,要满足题主系统的解答,我认为还是从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开始吧。
随手找了一个中国工商银行2013年9月30日报告的资产负债表,为了简化表达,我将一般企业也有的科目,如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省去。题主要想细致全面了解其中每个科目含义极其意义,可以参考工商银行的年报,或向专业投资分析师咨询。在此我只是从负债表的角度,诠释银行都在干嘛。
如同所有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有资产(A)、负债(L)、所有者权益(E)三大项。所不同,或者说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所特有的是,在其A中,有一项叫“发放贷款及垫款<客户贷款>”,在其L中有“客户存款<吸收存款>”,注意到,客户贷款属于资产,吸收存款属于负债,贷款和存款都必须在资产负债表内列出,因此,这就是表内业务。表内业务是要纳入监管的,也就是说数字之间的联系必须符合监管机构的各项规定,比如存贷比。有表内就有表外,故名思议,表外业务就是不纳入资产负债表公布的,搬运百度百科:
所谓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S),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表外业务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通常把这些经营活动称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它们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应当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狭义的表外业务包括:(1)贷款承诺,这种承诺又可分为可撤销承诺和不可撤销承诺两种;(2)担保;(3)金融衍生工具,如期货、互换、期权、远期合约、利率上下限等;(4)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代理、证券包销和分销、黄金交易等
广义的表外业务则除了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所以广义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业务。按照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要求,广义的表外业务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或有债权(债务),即狭义的表外业务。二是金融服务类业务,包括:(1)信托与咨询服务;(2)支付与结算;(3)代理人服务;(4)与贷款有关的服务,如贷款组织、贷款审批、辛迪加贷款代理等;(5)进出口服务,如代理行服务、贸易报单、出口保险业务等。
通常我们所说的表外业务一般是指狭义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现在不代表不受监管,按照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衍生工具、投资银行业务同样要纳入表内进行监管,你看在工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也有体现。
说到表外业务,肯定会扯到中间业务。根据人行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 :“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非利息收入,简单理解就是手续费,因此,你看见银行所有收手续费的业务,都构成中间业务。对于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中间业务属于表外业务,但表外业务不只有中间业务,并且,中间业务一般不构成或有负债。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是想说:银行主要业务有四种: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统称表内业务)、表外业务、中间业务。也正是这四块构成了银行利润的来源。
要想细致全面了解这四大业务的具体内容,恐怕题主得和众多的银行从业者交流,毕竟每一位从业者工作不可能涉及所有的内容(如果你能找到银行家级别的大神,那一步到位了)。我只简单说一些我觉得需要科普的……
同样按照资产负债表来。第一项是货币资金,包括银行库存现金、存款和其他。其实就是银行金库里的现金。工行13年9月才3亿……一点也不土豪。哈哈。在银行金库里的除了钱还有黄金白银什么的贵金属。进出口押汇其实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向贸易企业的贷款。
看见同业存放款没,这就是货币市场上交易的玩意。同业存放款属于拆出,就是工行钱多了借给别的银行。在负债中有一项同业存入,就是借别的银行钱进来。在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有一项叫“再贴现率”,其实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注入,不只有再贴现,还有一个叫再贷款。这两项就构成了工行负债中的“向中央银行借款”。
中央银行有一个重要职能叫“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人存在的目的不是给银行钱花,而且作为金融风险防火墙的最后一道,在银行没钱的时候注入临时流动性。再贷款属于直接借款,是银行拿着自己持有的国债什么的到中央银行抵押借款,再贴现属于间接借款,是银行拿着手里还未到期的票据到中央银行办理贴现。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会略高于货币市场利率(中央银行借款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货币市场只是存量资金的调剂)。
中国的再贴现的比重微乎其微,基本采取的是再贷款形式。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商业票据尚未真正发展,更重要的原因从“央妈”一词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对人民银行的依赖。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再贷款由年度性贷款、季节性贷款和日拆性贷款三种。
再扯点其他的。银行经营遵循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很明显三者不可兼得,因而优先权递减。大家看到中国银行盈利之猛,部分原因就是对于安全性和流动性,长期的不重视和不需要重视(这是吐槽)。
为了完成三性的要求,历史上对于银行的管理大概经历这么一个过程:资产管理为主、负债管理为主、资产负债协同管理。简单说资产管理理论就是强调主动管理资产,特别是对放贷项目的甄别,因为当时存款以活期为主,资金进出波动大,存款负债被认为是不可控的,因而要仔细选择放贷项目以匹配存款负债。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商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强大,居民富裕,在存款结构上出现了一些长期不流动的资金,比如某企业每年稳定现金流入100W,但综合全年数据,支出在50W上下浮动,因而剩下50W就成了银行可以稳定控制的资金。并且,在这样的背景下,货币市场逐渐成熟,银行可以获得除存款以外的临时资金来源,以应对突发资金需求。这就是主动负债,主动改变负债结构、期限、成分。
累了,,,,关于商业银行管理,题主找书来看吧……
最后,就我目前知道的而言,拉存款也分个三六九等。有人挨家挨户(商户)发材料,磨嘴皮子。有人通过做项目转化成存款,有人直接找到某个CFO,把公司户头开到自己行来,不能说哪一种高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已。除此,面对配额有限的贷款指标,银行纷纷开展表外业务。比如,和信托联合发行理财产品,搞应收账款保理,产业金融,贸易金融等。
产业金融和贸易金融怎么是表外业务呢。看你怎么做了。一般涉及上下游企业,选取其中一个领导企业,最好有潜在的关联,比如控制人之间熟识,易把握……额,不说太多,总之通过这样的形势,存款也会增加,贷款不受限制还能创造不错的收益(中间业务收一大块)。
除了四大业务,在部门上,一般脱离不开以下几个:资金管理、风险控制、前台。前台不只有柜台,涵盖一切做业务的部门。风控恐怕是银行里说话最管用的了。资金管理也很强势,银行内部之间也是有资金成本的哦。比如我找到一个不错的贷款项目,客户谈好了,我还得去和资管谈,尽量压低他给我的资金价格,还要和风控谈……客户经理容易么。
那就以上吧。
吃饭!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