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北京的霾自古就有是没问题的,因为古人说的霾是沙尘。现在北京的霾和古代的必然不一样。

北京元代有霾的说法没有问题也没有疑点,至于“明代已严重到每隔几年就发作一次”更是找不到任何怀疑的理由。到了近现代,还每年发作一次呢——大家忘了每年春天北京的沙尘暴不成?

终风且霾。——《诗·邶风·终风》

霾字的本义,是风夹着尘土,引申义,落黄沙。本来就是用来形容沙尘的。所以典籍有记载一点不稀罕。北京这个地方真不比江南,堪称环境恶劣——冬天太冷夏天太热,春天沙尘暴,饮用水质量不好——老北京城里就没有几口甜水井。北京是对抗游牧民族的前哨站,差一点就胡天九月即飞雪了。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同学,肯定对帮助朱棣取得胜利的两场沙尘暴印象深刻。对的,那些就是北京春季之日常。

那时的霾和现代的霾当然不是一回事情。都是一个霾字,内涵完全不同。在一篇文里我说过霾的组成因为组成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是时刻变化的。中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了,现在中国城区的霾几乎可以断定是人为造成的了——除了每年都来,但越来越弱的沙尘暴。这种霾在专业人士那里有叫灰霾的、有叫人工霾的,也有叫人工灰霾的。因为不错,其来源就是人为。

霾是颗粒物,起灰蒙蒙作用的是PM2.5,起核心作用的是PM1。这些个东西可以是直接排放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机动车、煤燃烧(工业过程和发电),生物质燃烧(以秸秆焚烧为代表)、道路/建筑扬尘,烹饪等;也可以是二次形成的。二次形成也许难以理解一些。通俗的讲,人类排放到大气里的污染物可以分为两类,气态的和颗粒态的,大气是一个在阳光作用下的氧化性环境,它可以将一些物质氧化。上过高中的都知道,氧化反应是“去氢加氧”,随着氧的加多,一部分气态污染物质(主要是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倾向于变成颗粒态,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二次颗粒物。

“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可以通过光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往往加重了PM2.5的污染。研究表明二次污染物在我国典型城市的灰霾组成中达到一半以上
(地球环境研究所等首次发现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对重灰霾污染PM2.5的定量贡献—-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另外一小半会是什么呢?在中国,几个突出的因素是:燃煤燃烧、生物质燃烧(下边会解释)、交通排放和扬尘,其具体比例在不同季节、不同气象条件和不同排放条件下会有所变化。以上的几个因素属于常规分析。突发排放形成的霾可以举两个例子:一是中国秋收后秸秆燃烧形成的霾;二是2010年左右美国墨西哥湾钻井平台漏油排放到空气中的油气形成的,以有机物为主的霾。”

这是我在另一个问题下的答案的一部分(雾霾和燃烧秸秆之间是否有决定性关系? – 陈阳的回答),可以作为参考。

最后,关于媒体。对于媒体要时刻保持警惕。有这么一个新闻: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最近一篇研究论文称汽车尾气对北京PM2.5的贡献不足4% (城市机动车排放对PM2.5贡献究竟几何?

造成了社会的强烈反响(骂声一片)。那些人骂人的人,没有几个去看看张仁健研究员到底说了什么——那是一篇专业文献,没有相应的基础知识啃不下来。事实上,在张的研究结果里,真正4%的,是“机动车尾气直排”,而不是“机动车尾气”。前者说的是由机动车在运行时直接排放出的颗粒物;后者是除了颗粒物,还有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可以形成二次颗粒物)。张的研究结论事实上是没有问题的。在所有的直接污染源里,最好控制的,同时也是控制最严厉的,就是机动车尾气。机动车尾气直排的贡献在世界大城市中往往都低于10%。但是,机动车尾气对颗粒物的总的贡献,目前还没有十分明确的结论。

以上。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陈阳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近年,比北京雾霾还要严重的城市是哪里?
雾霾天的室外,「跑步」一定会比「走路」吸入更多的污染物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