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和生活都在筹备一些重要活动忙得团团转,于是本周一起补上。
结合上期评论中的朋友对股权激励机制和上市时间等方面想要了解更多,考虑之后本期作死地开一个新坑吧。聊聊企业在资本市场路线图的总体规划中,企业及股东们需要考虑的一些事情,侧重于战略性而不是相对具体的事项,原坑也会继续填。
那么很自然的,企业的实际控制人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
是否需要上市?
上市尽管得益很大,但是个不折不扣很折腾很费钱的事情。但是作为中介机构,我们希望企业实际控制人可以真正自己想通,明白上市的好处和坏处之后作出慎重决定,而不是被小股东、政府或者某些掮客一时忽悠作出决定,做到一半又想上市又不想规范,对中介机构来说太过痛苦,对自己也不见得是好事。首先我们希望企业可以想请以下基本问题:
(1)企业所处的行业是什么样的?
笔者认为,按照行业发展现状可以粗略地这么分:
①具备尖端技术实力,市场前景广阔的新产业。例如精密设备和大型装备制造、先进化学工业、基因生物工业、尖端通讯技术和设备制造等。这样的企业一般技术门槛高且带有垄断性,现金流量非常好,从业人员都是最顶尖人才。一般来说全世界这样的企业是数得上号的,能发展到这样的企业资本实力雄厚,往往早已是上市公司。这样的企业领导者无需他人向其传输资本市场的知识,其本身就是熟悉资本市场运作规律和技巧的人。这样的企业在中国屈指可数,还未上市的好似只剩下两家了。
②重资产、但是需求稳定且不会轻易改变的行业。例如包括航空海运等等在内的物流运输业、能源生产业、资源生产业等。重资产的企业需要融资来扩大规模,通过更大规模来降低单位成本。同时,企业也需要上市公司这一多元化融资平台来对抗风险,非上市的重资产企业将最终成为被整合的标的。但是某些高污染的行业恐怕在国内上市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③轻资产、边际成本非常低(增加资金投入的回报率可以基本保持不变)的企业。例如部分细分领域的TMT行业、金融企业等。TMT行业的特点包括依赖于一些关键的个人,以及持续大量的技术研发或市场开拓费用投入等。由于发展速度快,是草根创业的富集地,而这也意味着持续的融资需求。而第三方的资本介入必然要求退出,因此这些TMT行业的上市需求主要是由具备了较高话语权的投资人所要求的。金融行业则很简单,融资越多赚钱越快。
我把两者放到一起的主要原因是这两个行业都很依赖个人的作用,某些明星级的人才或团队是带来利润的关键,而如需要激励他们留在公司内创造更多价值,则很需要流通性强的上市公司股权。
④大众消费类行业,只要人类这个物种还存在,看起来就不会消亡的行业: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等,这类企业往往盈利可观,现金优良。这样的行业往往客户忠诚度较差,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无法继续扩张,如果企业的盈利水平不再增长,对于股价也是灾难性的。可口可乐这样的企业全世界就这么几家,所以大众消费类行业往往需要进行多元化的经营以保持公司的业绩增长,但也意味着公司变得越来越复杂,管理难度和成本不断提高。目前看来,医疗相关的行业是看起来最不存在发展上限的,人类总是那么贪婪,总想活的更久活的更爽。
一句题外话,服务性的消费类行业,比如前面几期提到的餐馆,天然地具备造假滋生的土壤,在国内这个国情下,上市更难一些。
⑤传统的重资产行业,包括传统重工业、制造业等等,包括比较熟悉的冶炼、化工、纺织等等。这些行业都已经过渡竞争,行业不存在过剩利润,技术也难以出现革命性的突破,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实力较弱的企业不断被清洗出局。除非这些企业在内生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一些具备独特门槛的业务,可以跻身于②所述的行业,否则这样的企业恐怕独立上市的可能性较低,更多可能通过并购的方式被整合。
大致分为这么五类以后,可以看到其实⑤中所述的行业,即便自身想上也已经很难了。如果利润仍然保有一定水平且政策尚未限制上市请求,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应当尽快上市或寻求并购退出。我们也不会积极地去寻求这样的机会,除非标的金额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但是这样的机会通常也不多,因为能上的已经在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上基本覆盖了。曾经的煤炭、有色、大化工,已经从昔日的热门板块变成少有人问津的地方,难得有些关注也是些多元化经营,或者触及一些其他的热门题材像是军工环保等等。
④中所述的行业,可能有一些存在天然的障碍,可能需要等待政策和社会软硬件条件的具备以后才能做到。比如哪天没有钞票了,全部用电子现金结算,那么很多服务业都能克服现钞结算这一死穴,扫清上市的主要障碍。所以不存在障碍的消费类行业,例如医疗健康、化妆品和食品、教育培训等等,会是我们接下来一段时间关注的重点之一。如果企业有进一步发展的意愿,上市将会是一个不那么远期的战略目标。
②和③中的企业,都应当认真地考虑上市事宜,即便不作为近期的战略目标。同时作为中介机构我们也会积极地寻找这样的潜在客户。
但就目前而言,由于政策和投资者群体成熟程度的限制,国内资本市场对于TMT行业尤其是一些互联网企业的认同和支持是远远不如国际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所以国内的互联网巨头都不是国内上市公司。政府推出“注册制”、“新三板”等措施,也是为了吸引新生的互联网企业能够选择在国内获取支持并发展壮大。实际上这些巨头最终仍然会选择国际上市,因为这些企业的立足点是整个世界,国际资本市场上市(其实就是美国)能为企业带来一个全球视角,方便引进全世界的人才。但就我们能接触到的,主要为中国本地市场服务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可以不妨在不久的将来尝试一下本土的资本市场。
相反,国内资本市场对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相对认可程度更高,时下热捧的概念就有大数据、机器人、物联网、电动车等很多东西。但是实际走访下来,发现真正有核心技术,甚至说真正能做出东西的企业仍然很少,而侃侃而谈找几个大学教授进来就为拉点政府补贴的不在少数。而如果国内企业哪怕能做到国外技术的进口替代,已经是一家需要中介机构去争抢的好企业了。比如高铁、核电、军工中的产品,只要能做出来替代进口部件,几乎可以随便开价,但是很少。所以那些真正掌握了先进技术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谁不希望自己的财富可以以市值计算呢?
而金融行业的话根本轮不到我来说什么。同理如果企业属于①的话,俺们投行民工是高攀不起的,这些企业的领导者也会积极地寻找资本服务的最佳提供者。
结论:
(1)行业处于⑤的,如有机会应当抓住,但恐怕为时已晚;
(2)行业处于④的,有的可能还不具备大环境的条件,有些行业可以去做;
(3)行业处于③的,有些需要去国外,有些可以找我们试试;
(4)行业处于②的,上市是个好主意;
(5)行业处于①的,求包养。
(下周继续)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沈一冰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